1.问:家住罗湖,我们社区的书记是一名退役女兵,说话办事都很干脆,当过兵的还是不一样,想问一下目前全市有多少兵支书是退役军人?
答:经我们统计,目前全市担任社区(村)两委成员的退役军人有502名,其中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有105名,覆盖全市336个社区(村),占比达49.6%,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身份优势和情感认同,系统整合四级服务体系、“老班长工作室”“红星堡垒户”“百人讲师团”等优质资源,在解决服务对象党组织生活、常态化联系、优抚帮扶、权益维护、就业创业等诉求方面发挥正向作用,“头雁效应”比较明显,做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烦心事就地化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2.问: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党员,想多参与一些党组织生活,请问退役军人局在退役军人党建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我局坚持“以党建促服务,以服务强党建”,推动党建与服务深度融合,针对退役军人党员高度分散、集中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堵点难点,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规范全市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退役军人党建纳入全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实施“机关+企业+社区+特色”协同党建模式,开发集党员信息集中存储、动态更新、分析应用于一体的退役军人党建智慧地图,采集登记退役军人党员信息7万余条,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基层党组织信息共享和党建联络员制度,推动基层设立“退役军人流动党员驿站”,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联系就到哪里、管理教育就跟进到哪里,确保退役军人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引领老兵听党话、跟党走。
3.问:在网上看到深圳成立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能介绍一下吗?
答:我局汇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优质资源,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通过吸纳社会资源入盟、规范运营机制、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明确联盟成员行为、权利和义务,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目前联盟已吸纳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金融机构、企业等各类55家单位,促进各方拥军资源协作发力、集聚效应不断突显。我局还积极搭建退役军人与用人单位对接桥梁,建立就业创业专家库,为退役军人免费提供发展规划、职场心理、创业指导等专业辅导,合力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
4.问:退役军人在深圳创业有什么扶持举措吗?
答:我局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创业工作,长期探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行发展示范新路径,立足先行发展示范特区定位,率先出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专门政策及实施细则,填补专项政策空白。各类政府在政策设计和奖补牵引下,组建或社会共建的孵化载体,竞相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入孵军创企业快速成长,我市连续举办4届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坚持“先参赛、后落地”原则,通过签订赛前协议、提供孵化场地、搭建服务平台等,吸引全国各地350余家军创企业项目报名参赛,促成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医疗健康等领域270个优质项目落地深圳。积极引导各级媒体积极宣传推广退役军人创业先锋典型,推荐深圳军创项目参加国家和省级赛事,不断擦亮“深圳军创”品牌,争创全国“军创高地”。
5.问:上个月高考期间,我在路上看到有印有退役军人标识的车辆在接送高考考生,这个是退役军人局组织的吗?
答:我局已连续四年高质高效策划完成“助力高考”志愿服务活动,每年4月底即梳理摸排高考学生需求,制定助力高考服务清单,依托微信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布动员令,做到即时发布、快速响应、全面组织,被广东省精神文明委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被深圳市关爱行动委员会评为“百佳市民满意项目”。今年全市累计组织1636人次红星队员,出动送考车辆160台次,服务考生和家长45000余人次,您遇到的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6.问:市退役军人局是如何组织动员退役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
答:我局主要依托志愿服务为载体,全面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整合各方力量建立“社区吹哨,老兵报到”志愿服务机制。发挥退役军人服务站一贯到底,紧贴居民、服务对象的组织优势和联络员协调管理职能,推动街道、社区红星志愿服务队有机嵌入基层治理网络,动员红星队员常态融入社区管理,紧扣小事实事身边事,开展政策宣传、创文创卫、治安巡防、助老助残、矛盾排查化解等志愿服务。自2020年成立以来,红星志愿服务队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85余万人次、210多万小时,动员退役军人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化身助力平安建设排头兵,为城市发展、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持续注入红色新动能。
7.问:我在网上看到过深圳的红星应急救援队在泸定地震时前往开展救援的报道,能简要介绍一下红星应急救援队吗?
答:我局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特长优势,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融入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系,注册成立市退役军人红星应急救援队,吸纳152名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强、有专业特长、热爱公益的退役军人,按照打造“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应急处置队伍的要求,驰援湖北、江西、河南郑州、四川雅安等地开展抢险救灾任务,深圳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期间协助转移疏散群众近千名,得到各级各界高度肯定,获评第35届“深圳市青年文明号”。
8.问:深圳在发挥退役军人应急应战作用时,开展了哪些后勤保障工作?
答:我局在资金筹措、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协调保障工作。联合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成立红星志愿服务公益基金,发起“红星守护生命计划”项目,线上筹集资金470万元;连续举办四届“致敬红星”系列捐赠活动,募集资金及物资超300万元,确保资金来源可持续。对接市志工联、无人机协会和应急救援协会等优势资源,实施岗前基础建设、骨干管理等“基础化”培训,实训授课、实操演练、实地观摩等“特色化”培训,巡山拉练、救援技能等“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志愿服务能力水平。
9.问:我在网上看到深圳成立了百人讲师团,经常宣讲各类红色故事,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答:我局坚持“用先进事迹鼓舞人、用身边故事感染人、用模范人物引领人”理念,组建退役军人“百人讲师团”,严格按照“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高、个人事迹突出、宣讲能力优秀、作风素质过硬”标准,邀请战斗英雄功臣、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100人担任红星讲师,根据个人经历、突出事迹,结合当前思政工作重点,与讲师沟通研究,拟定最适合的授课题目,力求一人重点讲一故事,引起受众最强共鸣。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老兵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积极走进学校、军营、社区、企业、机关开展宣讲,在广大退役军人、市民、学生等群体树立了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