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孕育着一家又一家科技巨头。
一批30岁不到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不到十年,就从工商注册,成长为上市公司或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10年×365日,是他们在深圳为梦想和成功拼搏、奋斗的每一天…...这些企业的成长轨迹不仅勾勒出产业升级的脉络,更折射出深圳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
而河套深圳园区,作为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平台,正以“河套在行动”的先行者姿态,为这些科创“种子”营造适宜萌芽生长的环境,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当好促进“种子”萌芽生长的培育者
深圳对科技企业的扶持,体现在政策、资金、场地等全链条服务中。
当前,深圳已经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及“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配套体系。数据显示,深圳科技企业平均享受政策红利达3-5项,覆盖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全生命周期。
河套在行动
在河套深圳园区,国际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日趋完善,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
政策方面,推动出台“双15%”税收优惠政策、《海关支持河套深圳园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深圳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河套深圳园区专版)》等,进一步释放企业创新活力;资金方面,率先开展“科汇通”试点,允许境外科研开办资金直接汇入园区内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并于2024年10月推广至深圳全市和北京、上海、天津等16个城市;配套方面,为企业、机构提供河套科创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等优质科研空间,加快落实“一心两翼”总体空间格局。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
打造“1小时产业圈” 世界级生态集群为企业提供持续动能
深圳的产业集聚效应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土壤。
当前,深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协同大湾区,完善产业链供应,畅通零组件、原材料供应,实现1小时车程的产业链配套。全市累计开放50家概念验证中心、53家中小试基地等平台,建立健全公共、半公共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机制,为更多创客们提供“试炼场”。
河套在行动
河套深圳园区与香港跨境接壤,拥有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两个连接深港两地的陆路口岸,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可快速衔接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深港高铁福田站,与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创新节点形成“半小时科研圈”,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形成“一小时产业圈”。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赋予河套“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的发展定位。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授牌建设广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中试平台、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化合物光芯片中试平台等10个行业级中试平台,有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枢纽。
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测试产品
枝繁巢暖 全球英才聚鹏城
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源于其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目前,深圳拥有高层次人才2.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累计超20万人,大量海归人员在深圳创业。
高校与科研机构也为深圳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AI、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深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正加速形成。
河套在行动
当前,河套深圳园区实行揭榜挂帅、项目经理人、国际同行评议等接轨香港、国际通行规则的科研管理制度,首创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等“破四唯、立新标”的人才评价制度,累计集聚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海内外院士专家16名、科研人才超1.5万人,引进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等6个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研发中心,中国一汽大湾区研发院、招商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大型央企和国内顶尖企业研发中心,建成全国唯一的“1+6”河套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分别于2020年、2021年入驻河套深圳园区,聚焦生物医药、AI与通信网络融合技术等领域,推动大湾区科创发展与成果转化。截至目前,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香港高校均在深圳园区设有“河套研究院”,开展13个重点科研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团队合影
资本赋能 推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
深圳活跃的资本市场为科技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数据显示,深圳科技企业年均融资额从2015年的120亿元增至2024年的1800亿元,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三。
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也推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晶泰科技通过AI制药平台缩短新药研发周期至传统1/3,2024年港股上市估值超300亿元。
这种“资本+技术”的正向循环,使深圳在AI制药等前沿领域占据先机。
河套在行动
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以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创新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为全球前20大国际药企中的15家提供AI药物研发技术服务,2021年入驻河套深圳园区,2024年6月成为首家通过港交所特专科技规则上市的公司。
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落地总规模51亿元的社保基金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签约设立河套合作区跨境双币母基金和系列专业子基金,为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将引入更多“耐心资本”与长期投资,助推前沿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晶泰科技实验室
科技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
深圳的创新创业文化根植于城市基因。
深圳通过“双创周”“高交会”等平台,将这种创新文化转化为社会共识。2024年高交会上,深圳企业展示的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黑科技,再次印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爆发力。
河套在行动
在2024年11月14日的第2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河套深圳园区多项科技成果备受瞩目。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变电室轮式巡检机器人先驱者4,可在高低压变电室开展日常高效智能巡检工作;深圳市和意精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可移动式3D视觉免编程工作站,运用高精度抛模技术突破自由曲面加工难题;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孵化的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AI奶龙玩伴机器人将人工智能融入家庭育儿场景……
第26届高交会河套展区
深圳的科技企业正以“深圳速度”改写全球产业版图。其成功密码在于: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精准协同,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以及鼓励冒险、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深圳的创新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生态培育出来的。”这座城市用实践证明:当政策、资本、人才、文化形成共振,创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最持久动能。
未来,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的建设,深圳有望进一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全球科创版图注入更多“深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