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聚焦发掘早期潜力项目的‘创业之星’大赛,一个是助力项目对接资本的‘X-Day’路演。”近日,记者在深圳南山采访时,常从创客们口中听到两项赛事。
前者连续举办18年,因发掘大疆创新、奥比中光、海普洛斯等知名企业而闻名;后者随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 “六个一”行动应运而生,仅半年,已为创投圈所熟知。
“X-Day”这项被称作“科技相亲会”的路演活动,每月首个周四在西丽湖畔开展,集聚全国项目、投资机构、高校、银行等多方资源,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已开展五场。
“这是南山金融领域回应市场需求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南山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千亿融资计划打破科创企业“融资难”边界,助力早、小项目跨过“死亡谷”。
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没有围墙的大学城”更将无界理念推向纵深:X9高校院所联盟打破行政壁垒,通过课程互选、仪器共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耦合,让科研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零距离”。
在南山,更多变革正悄然发生:红花岭片区曾经零散的旧厂房,变身成片现代化产业空间;校园足球改革,让南山踢出精彩“世界波”;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里,中外企业依托数字化平台高效对接……
以“无界”破局,向“一流”奋进。从“开山炮”的改革先声,到“无界城”的创新浪潮,这座城始终以“破界者”的担当,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空间无界 “土地革命”筑就产业强磁场
185平方千米的土地,一边是企业“扎根成长”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土地资源稀缺的现实约束——这是南山发展面临的核心命题。而以“空间无界”为核心的改革,正打破土地利用的传统边界,让有限空间迸发无限产业动能,成为全球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今年,南山北部阳台山与塘朗山之间的“机器人谷”获得各界关注,优必选、越疆、速腾聚创等明星企业在此集聚,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其中,速腾聚创的成长轨迹堪称“无界创新”的典范:10年前,哈工大(深圳)博士生邱纯鑫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开启创业;10年后,企业已成为“全球激光雷达市值第一股”,总部落户于母校对面的红花岭工业区,车载激光雷达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台。从校园实验室到全球产业舞台,“机器人谷”打破“产学研”的物理隔阂,让创新成果快速落地转化。
空间集约的关键,在于重构土地利用逻辑。今年6月,红花岭产业园入选深圳首批集约用地十大典型案例,其“工业上楼”模式,创新性地将46家企业的生产空间“折叠”进一栋楼,不仅让用地效率大幅提升,更实现能耗下降15%。未来,这里将集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高端产业,成为“亩产论英雄”的全国标杆。
有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明星企业扎堆“机器人谷”,既是周边浓厚产学研氛围强力吸引的结果,也得益于南山北部优质充裕的产业空间保障,离不开南山在改革布局中落子的 “先手棋”。
更早之前,南山在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的“联合上楼”探索,已将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至传统招拍挂方式的10倍以上,2021年更被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47条” 之一。
“雷赛智能扎根深圳25年,历经4次搬迁,始终留在南山,最近一次是从南山智园搬至南山智谷。”雷赛智能副总经理杨立望说,公司把生产基地放在百旺信工业园,在这条“黄金产业带”上,研发总部与生产线距离不断缩短,企业“留得下、长得大”。
针对硬科技项目的研发与中试制造需求,南山正推进百旺信工业园连片改造,同步升级杨门、王京坑工业园,推动老旧工业厂房向新型产业制造集聚区转型。南山以“土地集约利用”为突破口,成功蹚出一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生态无界 全周期服务厚植创新“沃土”
创新生态的活力,源于对“服务边界”的持续打破。南山从“单点响应”升级为“全周期赋能”,构建起无界服务体系,让企业在开放生态中茁壮成长。
今年4月底,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正式运营,其核心使命便是打破企业“出海”与“引进来”的地域壁垒。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举办各类型主题活动超50场,参与企业超2000家次,形成覆盖欧美、东盟、中东等重点市场的服务网络。
“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不仅是企业‘出海’的‘百宝箱’,更是外资来华的‘第一站’。” 南山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古红霞表示,通过 “商务、法务、税务、财务、事务” 五大服务体系,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为企业提供从前期咨询、中期落地到长期运营的全周期支持。
Kickstarter中国首席战略代表彭奕亨称:“南山是中国科技‘出海’的‘创新引擎’。在Kickstarter平台上,总金额超1000万美元的中国项目,全部来自深圳南山。”目前,全球服务中心与Kickstarter已建立深度合作,为“出海”企业提供全球化战略咨询、链接国际众筹资源等服务,极大降低企业“出海”门槛。
今年3月,《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 “六个一” 行动方案》发布。该方案以 “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一笔钱、一场景、一条龙”为核心,瞄准初创企业“生存难”、人才“扎根难”、技术“转化难”等痛点,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支持体系。
入驻“模力营”AI生态社区的企业生境科技,成为政策红利的受益者。“目前,我们团队在享受南山区很多政策,今年又出了新的政策。” 生境科技CEO刘紫东表示,通过 “六个一”行动,团队可能获得的最高综合支持额度达2000万元。在他看来,不断叠加的优惠政策,对需要资金注入的优秀初创团队至关重要。
根据“X-Day”西丽湖路演社最新统计,此前37家上台路演企业中,6家企业完成千万元级融资交割,累计获得股权融资超1.85亿元。
创新生态的完善,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近日,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制定的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两项商业秘密保护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这两个领域商业秘密保护标准的空白;同时,南山首批海外知识产权工作站落地阿联酋、泰国,南山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全球服务中心联动,为“出海”企业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海外风险,让南山“创新果实”在全球市场安全落地。
从全球服务的“广度”,到政策支持的“精度”,再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南山以生态无界改革,让创新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
民生无界 为幸福城区添彩赋能
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南山以“民生无界”为导向,打破公共服务的领域壁垒与层级限制,通过“久久为功”的坚守,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更具质感,打造幸福城区“南山样板”。
这个金秋,南山的“世界波”吸引了全球目光。
9月7日,法兰克福(深圳南山)国际交流中心揭幕,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董事长赫尔曼直言:“法兰克福与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领先,未来可在金融、物流、医药等领域深化互补。” 这场跨越国界的合作,始于足球,却不止于足球。
回溯2021年,南山与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3名高水平外籍教练,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如今,“三位一体”合作格局正式成形:足球青训中心专注人才培养,足球训练中心服务青训赛事,国际交流中心推动中德体育、文化、经贸等领域深度对接,打破了交流融合的边界。
近五年实践中,双方共建的三支精英足球队斩获两次省赛冠军、两次市赛冠军;更重要的是,足球从校园走向社区、从竞技走向普及——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搭建12年一贯制“金字塔”足球梯队,实现U12至U17年龄段全覆盖,并探索“班超+校超联赛”新模式,让“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成为南山学子的生动写照。
不止于校园足球,南山以“百校焕新”“社康新韵”“宜居新品”“文体新境”“绿美新城”“党群新貌”六新行动,打破民生服务的领域局限,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以“百校焕新”为例,2022年起,南山聚焦存量老旧校园,对143所学校、幼儿园进行基础功能、空间场所、社校边界的系统性改造升级——封闭场所变为共享空间,单一功能变为复合多样,冷冰冰的建筑变为儿童友好对话的场域。截至目前,“百校焕新”已让12.5万名学生受益,老旧校园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通过“小切口”改革,“六新行动”打破公共服务的“条块分割”,让民生服务更精准、更普惠。
建区35年来,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敢为人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务实担当,“打破边界”始终是南山改革发展的精神内核。“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在蛇口,那两句标语激励着我们继续走在最前列。”南山区区长李小宁的话,道出了南山的使命与担当。
如今,距离“万亿城区”目标越来越近,南山没有丝毫懈怠。“全面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向前探路、向高攀登、向下扎根。”在南山区“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务虚会上,区委书记黄湘岳勉励全区党员干部。
这座兼具无界胸怀、创新锐气与幸福底色的城区,正以永不止步的信念,向着“十五五”新征程奋楫前行。
改革,再改革!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