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宝安区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和《宝安区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宝安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 是深圳的产业大区、经济大区、人口大区。区七届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以“进”作为2024年的关键字,以宝安的“进”为全局的“稳”、深圳的“进”、广东的“进”做更大支撑。
“一号文”和“三年行动计划”就是宝安谋“进”的重要体现。两份文件,一份聚焦新型工业化,一份聚焦生产性服务业,这意味着,宝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经驶入加速推进的“快车道”,区域发展能级正实现“现象级”跃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说起当前的宝安,给人最深印象的也许就是接踵而来的机遇。绵延近50公里的海岸线,国内罕见的“六位一体”交通格局,雄厚的工业基础,处于湾区核心的地理位置……湾区时代,宝安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2023年,宝安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GDP突破5200亿元,三年跨越两个“千亿”台阶,十大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
随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等重重利好落地以及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2024年,宝安再次迎来新一轮机遇。宝安区提出,要乘势而上,向湾区发展的核心区进发,向深圳发展的主力区进发,向增厚福祉的幸福城进发,奋力再造一个新宝安。
如何将“进”的蓝图变成现实?对当下的宝安而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此次出台的“一号文”和“三年行动计划”,正是宝安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思路的直观体现。
“一号文”围绕“新型工业化”,提出了7个“新”:抢占集群发展新高地,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推进产业链条新延伸,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壮大市场主体新阵容,深化空间拓展新模式,锻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最终目标,是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而工业总产值达到万亿,将是宝安由工业大区转向工业强区的重要标志。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助力。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互为因果,是更加综合的发展模式。
基于此,“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链部署服务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5大领域为重点,以电子商务、批发与贸易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其他生产性服务等5大领域为支撑,全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创新先锋、示范标杆,努力实现2024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到2026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
七“新”25项49条举措加速新型工业化
从2019年到2024年,宝安连续6年围绕制造业出台“一号文”,凸显了宝安“坚持制造业当家,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定理念。
今年“一号文”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结合当前新阶段的新形势提出了25项49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破解宝安产业瓶颈,实现抢位发展。
抢占集群发展新高地。
除了一如既往对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强链补链延链外,针对新赛道还未形成明显优势的情况,宝安提出对潜力大、发展快、有相对优势的低空、空天、新材料、海洋等产业,集中资源力量加快“建链”,培育潜力产业集群成型。
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一方面,支持智能终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技术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另一方面,降低用地用房用能等成本,引导工业企业增资扩产。
推进产业链条新延伸。
“在宝安,有了创意,一天之内就可以找齐上下游,三天之内就能做出产品。”推进产业链条新延伸,将有利于加固宝安的产业链优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
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
宝安国高企业数量已连续七年全国区县级第一,创新动能强劲。因此,宝安提出加快石岩湖科创城建设,推动成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科研成果转化首站;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集聚培养一批首席工程师和杰出工程师,协同推进源头创新与应用创新。
壮大市场主体新阵容。
面向全球招商引资,引进世界500强和一批重点产业链链主及上下游企业。支持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增强生态主导力和国际产业链控制力,塑造世界一流企业品牌形象。
深化空间拓展新模式。
2023年,宝安全年整备土地398.4公顷,其中产业用地158.1公顷、民生用地77.2公顷,均为全市第一。
2024年宝安将继续坚持“整备为先、整治为主、转型为要、更新为辅”这一存量土地空间二次开发新模式,走出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锻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宝安将继续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强化空间、政策、服务、机制保障,深化营商环境监测机制运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坚定企业在宝安发展信心。
整体而言,“一号文”的7个“新”,正是宝安通过补齐“短板”,拉长“长板”,加固“底板”,加快推进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建设,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实践高地。
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新增长极
随着宝安GDP已迈入5000亿大关,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更为艰巨而紧迫。除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外,宝安将经济新的增长极瞄准了生产性服务业。
一方面,《前海总规》的实施,将极大推动前海宝安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宝安制造业产业链齐全,对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需求强劲。同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会同步促进制造业多个环节的创新发展,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使制造业更加强大。
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三年行动计划”提到充分发挥腾讯、维沃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聚焦数字消费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全面提升数实融合能力。
当前,宝安的制造业企业已突破5万家。数实融合和前沿技术,将助力制造业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速创新,促进宝安传统产业变革升级、焕发新活力。
关于总部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提到以宝安中心区、机场东、九围、环立新湖、会展海洋新城、深中通道门户区为支撑,吸引综合型总部、贸易型总部和创新型总部等功能性总部、国际组织(机构)总部集聚。
通过打造总部经济,宝安将提升城市营商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集聚产业链资源企业和总部企业,带动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于生产性金融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充分利用前海金融创新政策,重点发展货币金融服务、生产性保险服务、融资租赁服务、风投创投、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态。
宝安因实体经济而兴。生产性金融服务,可以让更多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场景、金融机构、金融平台在宝安落地,增强宝安政、企、银、投间的联动互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让大量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发展壮大。
“三年行动计划”中,还有关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会展服务等方面的举措,目的皆是如此。宝安正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着力提升宝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的同时,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以世界大市场为市场、以全球生产资源为资源,助力深圳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