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4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就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最新进展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年多来,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孟玮指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新增上市公司302家,累计股票融资5439亿元。率先开展契约型基金商事登记试点,一批优质私募管理机构落户深圳。
二是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破产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收到个人破产申请1084件,审理终结个人破产案件89宗,在一批企业破产程序中与香港法院实现互认。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改革有序推进,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落地实施,首次通过司法认定人工智能生成文章构成作品、权利人享有著作权。
三是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已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440余份。在37家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160多件。
四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方面,在税务、建筑、规划、旅游业等领域,实现港澳专业人才免试跨境执业。截至目前,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6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324名香港建筑和29名规划专业人士办理执业登记。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在深圳盐田港加注成功。
五是民生服务供给方面,稳步推进国际前沿药品应用试点,13种临床急需药品和3种医疗器械获批使用。118名港澳籍医师在深取得医师执业证书,37位港籍顾问医生在深圳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
六是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气候投融资改革制度框架下第一批入库项目成功融资,深圳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挂牌成交,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同时,改革与立法实现有效联动。”孟玮表示,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4部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为游艇自由行实行免担保、国际船舶登记改革等提供重要法治保障。新制定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7部经济特区法规,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领域立法加快推进,有效填补相关领域制度空白。
“后续,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指导深圳对综合改革试点进行全面总结,推动改革不断深化,取得更多成果。”孟玮说。
深圳总部经济蔚然成势
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动能澎湃,营商环境优越……深圳培育和吸引众多总部企业扎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据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总部企业数量持续快速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市级认定总部企业300家、跨国企业35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32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8家、上市企业369家。
今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国内外市场主体持续看好深圳,选择深圳。”作为国内最早开始规划总部经济、也是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在短短10余年时间里,总部经济已蔚然成势,不仅成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推动深圳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引擎。
“引”进来 总部经济“成色”足
在吸引总部企业入驻的赛道上,从来不缺参赛选手。深圳以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吸引总部企业“金凤凰”。
早在2008年,深圳就吹响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号角,出台《深圳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和《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2012年出台《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2017年,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发布《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落户、租购房补助等多方面,对总部企业发展予以支持;2018年,出台《深圳市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供应管理办法》。
“早在多年前,中国电子和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推动总部功能迁至深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锡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规模宏大,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文化先进、创新氛围浓厚。中国电子来到深圳,将围绕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聚焦安全先进绿色计算领域,深度融入湾区发展规划,发挥双方的发展优势,打造万家生态、万亿产值、世界领先的数字科技策源地和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集群。
总部经济已然成为深圳一张金牌“名片”,引入总部企业后,不仅有总部,也有经济。从产出上看,深圳总部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以上市企业为例,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上市总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46%,其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上市总部企业有51家,超千亿元的8家,包括平安银行、中集集团、顺丰控股、比亚迪、招商银行等。
重培育 本土企业“长出来”
深圳发展总部经济重“引”也重“培”,既得益于重大项目招引入驻,也离不开内部挖潜做强存量。经过10余年的发展,深圳“长出来”的总部企业不仅有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也有微众银行、乐信、天音通信、安谋科技等高能级创新型总部企业。
乐信是深圳创新企业的典型,其主营业务包括金融科技、新消费等多个方面。作为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目前其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在东南亚等地也有布局。目前,乐信围绕消费金融核心业务,打造金融数科和科技零售两个增长极,搭建起服务金融机构、品牌商家、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的新消费生态圈。截至2021年底,乐信用户数达1.65亿,年交易额超2100亿元。
“金融科技对深圳经济的助力显而易见,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当下。”乐信CEO肖文杰表示,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让金融更加普惠化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与银行等机构合作,针对中小微、“新市民”等群体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有困难的地方,帮助实体经济快速恢复。“另外,金融科技通过与场景相结合,能够极大程度激活消费,盘活内需,助力双循环战略落地。”
“深圳对总部经济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拿出真金白银,更体现在为总部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肖文杰表示,深圳总部企业扶持政策涵盖土地、税收、人才租房等多个维度,并且落地执行效率高、成果很明显。行政窗口效率高,办事公开透明,领导挂点服务总部企业,及时倾听企业声音,这让企业在深圳落户和发展心里有底。
再发力 提升能级助发展
总部经济的强势崛起,背后是城市空间的重塑和产业的腾挪。一直以来,深圳着力于存量土地再开发,在当前的要素条件下,更加看重总部形式、高端研发、新业态、先进制造业、金融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今年2月,深圳先后发布了《支持贸易型总部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深圳市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奖励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4月7日发布了《深圳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首次将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经市政府同意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加入金融企业总部范围,最高给予50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及其他支持政策。
“金融产业聚集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持续降低运营和服务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肖文杰认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其中第二条就是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计划。此外,还提出要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认为,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计划的提出正是深圳发展所需,将使深圳在金融、物流、供应链、商务服务以及支持性服务产业上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以支撑深圳作为标杆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