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堆积的“巢穴”,两个鸟蛋状的玻璃建筑镶嵌海上;摇曳生姿的树冠,一群白鹭或齐飞觅食或息栖枝头。远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就是深圳市政府和福田区政府准备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的凤塘河红树林修复示范区的未来面貌,整个项目分为河口水质净化、红树林修复、建筑与园林及巡逻道改造四大工程,以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西至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东至新洲河口铺开。
据了解,作为福田区今年落实“生态环境年”工作和“环境立区”战略的一大抓手,凤塘河红树林修复示范区建成后将集自然保护区、海滨生态文化教育、城市绿地、风景园林为一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的基地,成为深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又一力作。
修河渠净水质打通生物通道
作为修复工程的重点之一,向南穿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入深圳湾的凤塘河,实际上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为东西两半。而且,水泥修筑的“三面光”河道,虽然坚固耐用,但形成了严重的生态阻隔。
调查还显示,凤塘河及其支流水质不佳,河口水流缓慢易淤积,河道倒坡,深圳湾泥沙易进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红树林虫害频发,
根据规划,凤塘河护岸高度将被降低,但保留部分硬化河道便于冲淤,并首次采用专利技术——利用处理过的蚝壳填料。在河口暗渠段出口西侧的陆地上,修建生态生物膜法水反应池+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后的水质优于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采用中水回用系统,补充河道、湿地用水。
专家指出,凤塘河整治和适应性生态系统修复后,将呈现绿草满坡、水流潺潺,“虽自人工,宛若天开”的面貌,成为红树林区的一根“静脉”。同时,使进入河口红树林湿地以及深圳湾的污染物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去除,并将有限的淡水资源充分利用,建立起一个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和谐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
修复红树林再造“海上森林”
红树林是福田区和深圳市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是候鸟栖息的天堂,迁徙的中转站,是世界唯一一个在城市中心区内的生态湿地系统。不过,专家指出,由于多种原因所致,保护区内的植物已由最初80多种下降到了30余种,必须对这个“市肺”动“手术”修复生态。
专家透露,修复设计理念体现三个多样性,即水陆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湿地植物多样性和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多样性,另外还要体现植物、动物、景观和人的和谐一体的理念。据了解,红树林修复工程范围包括,保护区核心区以北的试验区和缓冲区,其中位于实验区的部分将开展科学试验和科普环境教育,位于缓冲区的部分是从湿地到陆地的过渡地带,为各种动物及鸟类的盘旋飞翔觅食区。
规划显示,政府将对现有实验区和缓冲区内的鱼塘基围进行改造和植被修复,营造高低错落的水上及水下地形,为陆鸟及水鸟提供更大范围及多样的栖息繁殖地。
改造并不仅仅是只投入。据测算,覆盖度大于40%、宽度100米左右、高度2.5至4米的红树林消浪系数能达到80%,具备固堤护岸作用。红树林对氮、磷的高生产力将大大降低甚至避免赤潮的发生,避免沿海水产养殖遭受损失。另外,红树林的各种气生根和呼吸根发达,在减低海水流速的同时,沉积了大量的泥沙,达到适度促淤造陆的目的。红树林的底层水流缓慢,是各种鱼虾蟹和贝类的优良活动场所,也是各种水禽和候鸟的重要觅食、栖息和繁殖场所。
至于社会效益方面,在红树林获得合理管理与修复后,深圳沿海将呈现时隐时现的海上森林景观,还有奇形怪状的根系、水禽候鸟盘飞、虾蟹游走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可以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鸟蛋”建筑将成科普教育基地
作为红树林修复工程的又一大亮点,政府拟在红树林保护区红线西南角人工湖边修建科普教育基地。整个基地在功能具备多媒体生态科普教育区、主体展览区、贵宾接待区、休闲茶座区等。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将节能、生态、环保等因子融入建筑方案中,由两个“鸟蛋”形状的玻璃建筑组成主体,外围钢架上则布满经过防腐防水防火处理的树皮,酷似“鸟巢”,将成为深圳一大标志性建筑。
这个科普教育基地,还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建造,采用了多种生态节能措施。比如,西侧外墙采用草坡覆盖及种植高大植物的措施,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西立面双层墙,并利用热压通风减弱建筑西面受热;种植屋面,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利用筛选过的贝壳作为池地建筑装饰材料;通过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适当利用湖面低温空气;东南立面采用LOW-E玻璃,利用天然光线的同时减少热辐射。
设计人员还向记者描绘说,政府还计划在与福荣路以北居住片区相望的地方,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植物和水面为主要造景题材,建设集休闲、健身、滨海文化于一体的红树林主题公园,通过布局,创造和形成新的水体空间,为居民创造休闲、娱乐场所。
迁移巡逻道联通红树林生态圈
如果说凤塘河把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为东西两半,那么边防巡逻道则将保护区分为南北两半,等于切断了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链。
面对这种情况,福田区委区政府向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第六支队提出了改造设想。边防部队各级领导相当重视,积极支持这一福田区和深圳市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在极短时间内就办好了相关批复手续,近期就将签署迁道协议,使整个红树林修复工程成为一个“军民共建”的典范项目。
据了解,边防巡逻道改造西起红树林人工隔音墙末端,东至新洲河口。改造方法为降低路基标高至1.6米,使超过1.6米的潮水能够漫过路基,在巡逻道原址上修建架空木栈桥,该段在改造后不再具备边防巡逻的功能。但为了满足巡逻要求,拟在隔音墙末端沿滨海大道南侧重新修建巡逻道、铁丝网及岗楼,至沙头边防站后与现状广深高速以南的巡逻道相连接,包围规划中的滨海公园。这样,既不影响边防巡逻,又能成为标志,区别保护区与滨海公园的地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