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好是深圳和德国纽伦堡市结为友好城市十周年,所以,对于在深圳举办的国际友城文化艺术周活动,纽伦堡市非常重视,为深圳市民带来了德国三大歌剧院之一的纽伦堡国立剧院的著名歌剧《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还有同时在深圳大剧院展出的纽伦堡图片展。
该市副市长雷娜博士专程赴深参加了国际友城文化艺术周的开幕活动,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两市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非常赞赏,并对深圳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化城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让深圳人了解最优秀的德国作曲家
谈话首先从即将上演的《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开始。曾任纽伦堡市文化部长的雷娜博士说,该剧是德国18世纪最优秀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克利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ChristophWillibaldGluck)的作品。德国人酷爱格鲁克的作品,认为他优美的音乐风格堪比莫扎特,有的“粉丝”甚至认为是格鲁克早于莫扎特开创了简明优美的古典音乐风格的先河。
雷娜说,为了纪念格鲁克,纽伦堡每三年会举办一次格鲁克音乐节,上演他创作的剧目。深圳观众将欣赏到的《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就是纽伦堡国立剧院在去年的格鲁克音乐节上排演的。雷娜说,虽然格鲁克的作品十分优秀,但是知名度并不如莫扎特,此次在深圳演出正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深圳纽伦堡文化交流频繁
两市结好10年来,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非常频繁,雷娜评价说是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关系。为了庆祝深圳和纽伦堡结好十周年,今年夏天纽伦堡也举办了深圳文化节,吸引了2万多人参加,堪称万人空巷。“深圳摄影展”上周在纽伦堡市政大厅举办,同样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访客参观。
深圳给来访的德国艺术家们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雷娜说,德国画家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迅速发展都表示吃惊,音乐家们则说深圳人很有乐感,懂得欣赏音乐。曾有一个纽伦堡艺术学校的校长参观完深圳艺术学校后,称赞深圳的学生艺术水平高于纽伦堡同龄的孩子,因为深圳的孩子用于学习音乐的时间长,热情高,人数也大大超过纽伦堡的孩子。
深圳在纽伦堡催生中国文化热
“我们和深圳结为友好城市最初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两市的合作很快进入文化领域,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文化艺术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是恒久常新的。而且,人们都对异域风情有好奇心,文化交流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好奇心,因而颇有魅力。”雷娜说。
正是因为深圳,纽伦堡兴起了中国文化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那里。雷娜说,纽伦堡的青年艺术家都渴望有机会来深圳,近距离感受中国的巨大变迁;在纽伦堡的中学生里,有不少开始选修汉语,纽伦堡目前有5所中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有两所学校和深圳外国语学校、南山荔香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
文化交流助推国际化
纽伦堡位于欧洲中心位置,是巴伐利亚州第二大城市。它有40万人口,其中近30%是外国移民,是座现代化国际都市。纽伦堡又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城市,巴洛克时期曾是德国的文化艺术中心。
雷娜说,深圳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性都市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选择。她认为,深圳完全有可能像中世纪的纽伦堡一样,吸引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前来生活、创作、定居,吸收这些优秀人才的智慧,让自己成为艺术家的聚集地和文化贸易的集散地。
她说,深圳国际友城文化艺术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深圳不妨多举办一些类似的艺术节、夏令营、研讨会,设立艺术奖学金等等,为各国文化艺术在深圳交融创造条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各国艺术家们有相互接触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雷娜说。
文化事业需要政府扶持
如何扶持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个普遍性的话题。雷娜说,欧洲的做法和美国不同,欧洲有政府补贴文化事业的传统,不像美国许多剧院要自谋出路。纽伦堡国立剧院有近600名员工,所有经费来自政府补贴和社区资助。德国人尊重像歌剧、芭蕾、话剧这样的高雅艺术,也能够接受较高的票价。而政府为扶持高雅艺术,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有的地方有只卖站票的演出,专门照顾那些喜欢高雅艺术而又囊中羞涩的人,如青年学生等。
对于今年深圳推出的廉价票,雷娜说自己从来都主张政府应该支持文艺事业的发展,因为文化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不容忽视。不过,雷娜也说,政府资助的幅度和规模在许多国家都是富于争议的话题,需要参考各方面意见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