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开幕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11-27 12:29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1月26日上午,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在广州黄埔开幕。本届大湾区文投会聚焦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的六大产业方向,致力于打造“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的文化产融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本届文投会吸引了120多家投资机构、336家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报名参加此次文投会路演的深圳企业超过40家,经过组委会筛选后,最终入选路演的深圳企业共15家。

  11月26日上午的主题大会,聚集行业大咖嘉宾发布重磅成果、评选“大湾区金文投”示范案例,并创新推出“创业导师”机制。8场投融资路演专场紧密结合广东新一轮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六大产业方向,进一步聚焦细分高成长产业,涵盖文化出海、文化科技、文化智造、影视科技、国潮IP、影视项目、数智创意、港澳投资八大热门赛道。

  据了解,本届文投会优质项目云集,主要集中在具身智能机器人、AR/VR/MR设备、AIGC内容生产、AI影视技术应用、影视、游戏、微短剧、潮玩、文创等领域。组委会从中遴选60个优质项目进行现场路演。15家参加路演的深圳企业分别是: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智能派科技有限公司、肝帝文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宇乐乐影业(深圳)有限公司、数谱环球(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生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沉浸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摩比斯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未见科技贸易(深圳)有限公司、深圳提普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叠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异度次元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平台之一,前两届大湾区文投会有近一半路演项目拿到相关投资。第一届9个项目融资15.1亿元,第二届18个项目融资近80亿元,项目平均融资金额涨近3倍。其中,单一项目融资金额最高达60亿元。本届文投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委金融办、广东省委港澳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等部门指导,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等机构主办。本届文投会以“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为主题,进一步强化优质项目集聚、头部机构邀请、应用场景发布和交易合作对接等功能,打造一站式、低成本交易平台。大会采用“1+8+N”系列活动模式,即1场开幕式暨主题大会、8场投融资路演专场,以及多场配套服务活动,并创新采用“3+365”办会模式。

转存图片

深圳:文化新质生产力生机勃发

  今年以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六大“政策包”的赋能加持下,深圳牢牢锚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航向,以亮眼数据印证发展实效——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收10917.64亿元,同比增长16.7%;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行业小类营收达5193.0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4%。

  从文艺精品的扎堆涌现,到演艺生态的繁荣发展,从游戏产业、数字经济的持续飘红,到文化出海的强势突围,这座以“创新”为基因的城市正以政策为擎、以实践为径,文化新质生产力生机勃发,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创作与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彰显出强劲的产业韧性与增长潜力。

  演艺经济繁荣发展 精品剧目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近年来,随着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深圳文艺精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展示了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活力。国庆期间,深圳原创中国首部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在蛇口海上世界明华轮全球首演,成为深圳市委宣传部支持打造的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同期,深圳原创首部跨界融合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在保利剧院连演三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土壤中焕发新机。

  今年以来,深圳抢抓省宣文化产业“政策包”红利,密集出台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系列配套政策。5月29日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以标准化规范为行业发展筑牢制度保障,并成功举办两次演艺新空间供需对接会,引进厦门来疯喜剧等头部企业,推动“爪马世界”等沉浸式演艺综合体快速发展,形成“小而美”“小而新”的演艺生态集群。1月至10月,全市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4556场,同比增长79.51%;观众共计49.93万人次,同比增长25.57%;实现票房收入5726.55万元,同比增长8.39%。

  《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影视等重点领域,对精品项目的资助最高可达2000万元。在政策的精准引领之下,如今的深圳演艺舞台,精品剧目频出,演艺业态呈现出雅俗共赏、丰富多元的特色。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包括刀郎、十个勤天、孙燕姿、任贤齐、刘宇宁等大型演唱会在内的深圳全市营业性演出达33181场,同比增长19.1%,观演人数154.94万人次,票房收入12.08亿元。此外,深圳还积极引进国外高品质剧目158个、演出323场,平均上座率72%,其中,全球顶级古典音乐节“韦尔比耶音乐节”将于2026年落地深圳的消息,也令全国乃至亚洲乐迷感到振奋。

  游戏产业势头强劲 赋能数字经济和文化出海

  5月,广东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提出系列举措,清晰了管理责任,释放出更强发展信号。在广东“政策包”辐射带动下,深圳快速响应,于8月印发《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16条“真金白银”的具体举措,直接涉及游戏产业的资助项目多达12个,对原创首发的游戏精品,最高资助额度从原来的500万元提升到1000万元。10月31日,深圳进一步出台《深圳市加快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游戏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构建“一核心、多支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为深圳游戏产业发展绘就清晰蓝图。

  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深圳积极推动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1月13日,广东(深圳)游戏企业服务中心、广东(深圳)游戏出海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叠加深圳(南山)游戏创新发展中心的版号咨询、预审等服务,已为超200家企业提供全流程支持,构建起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此外,筹备组建深圳市游戏产业协会,以深圳(南山)游戏创新发展中心为依托,立足深圳、服务全国、辐射全球,为行业提供趋势研究、咨询服务、企业孵化、市场开拓、资源对接等服务。同时,强化赛事IP引领,成功举办2025轻游梦工坊全国游戏创作大赛、《穿越火线》嘉年华、《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年度总决赛等一系列高影响力游戏电竞活动,汇聚全国创新力量。

  系列举措的叠加效应,有力巩固并提升了深圳游戏产业的综合实力。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游戏产业营收预计1500亿元,国内营收占全国近半,出海营收占广东一半以上。在政策与服务驱动下,腾讯、创梦天地、冰川网络等头部企业发展势头强劲,13家上市公司以及一大批中小型创新团队持续成长,超过20万从业人员推动深圳网络游戏市场日趋成熟,电竞及游戏衍生品等发展日益多元,多款产品在海外持续走红,游戏产业已成为深圳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文化出海的重要载体。

  影视、微短剧产业崛起 创作、出海双双提质增效

  近年来,深圳在影视剧创作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通过打造本土原创IP、引入国家级合作项目、扶持青年人才以及出台系统性产业政策,走上了一条讲好本土故事与对接高端资源相结合的道路。

  深圳出台了一系列精准的产业政策,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影视等重点领域,对精品项目的资助最高可达 2000 万元。目前,深圳正在推动6部重点电影、7部电视剧创制。其中,张艺谋导演的国安题材电影《惊蛰无声》,以及动画电影《大圣崛起》、《熊出没》系列等12部制作拟冲击2026年“春节档”。周星驰编导电影《E计划》计划2026年暑期档上映。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电视剧《我的山与海》即将在央视一套和优酷平台播出。值得期待的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出品的精品短剧《奇迹》计划于2026年跨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艺术形式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深圳加速推动微短剧发展,制定并发布了《深圳市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版)》,构建起“政策+资金+服务+科技”支撑体系,鼓励企业提升微短剧创作品质。《中华战舞》《师傅》等46部微短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精品目录。深圳微短剧专家站正式运行,提升备案审查服务效能,截至11月,全市重点微短剧规划备案通过115部,占全省53.4%。

  近日,《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发布,深圳获得微短剧“出海之都”称号,这得益于深圳对微短剧出海基地的着力建设,构建起“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全球发行—版权运营”全生态闭环,让枫叶互动、山海、无限进制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成为“深圳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广东文化产业营收连续22年全国居首

  26日上午,大湾区文投会现场发布了《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产业规模庞大、文化制造领先、文化服务聚集、城市协同联动、数智全面赋能、产业生态良好、内外循环联动、金融投资活跃、政策红利巨大等九大优势。广东与北京、上海成为核心吸纳区,尤以广州、深圳表现最为突出。

  据介绍,2024年广东文化产业营收30252.10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2023年增长9.9%,增速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规模约占全国1/6,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2023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8%,属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已超2万亿元,利润超2000亿元,总营收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作为广东相对优势的文化制造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639.86亿元,增长11.4%,占全国文化制造业营收比重达到25.5%,稳居全国第一。而在文化服务领域,2024年广东营收13374.14亿元,增长8.8%,在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网络视听、影视、演艺市场、电子竞技六大领域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服务集群。

  《报告》指出,今年5月广东推出新一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覆盖六大重点领域,以明确的落地路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清晰的责任划分强化执行保障,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从六大重点领域来看,广东电影票房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广东出品电影的票房达到51.6亿元,占全国国产电影票房的15.3%。2025年1月到8月,广东审批演出18.7万场,票房210亿元,占全国27.4%;广深两市贡献超八成。《报告》更指出,在近年文化产业投资活动高度向少数头部地区集中的大趋势下,广东与北京、上海一道成为核心吸纳区,尤以广州、深圳表现最为突出。2020年到2025年10月,大湾区文化产业合计产生融资事件720件,据估算总融资金额约为564.1亿元。其中,广州、深圳共计613件,占比高达85%。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