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运龙率队到南山区调研挂点服务企业,并集中召开座谈会,倾听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戴运龙一行实地调研了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拓展等情况。在南山区政府举行的座谈会上,华生元、奥萨医药、未知君生物等10多家企业介绍了生产经营发展情况,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发改、工信、科创、卫健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南山区相关负责人现场对企业诉求给予回应。
戴运龙感谢各企业对深圳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他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每年迭代一揽子改革措施为企业发展培育肥沃土壤。市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更加用心用情支持和服务企业,加强和企业沟通联系,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关注和解决好企业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将其总结上升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
戴运龙寄望各企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出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十五五”规划带来的产业机遇和APEC会议在深圳举行的难得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实现更高更好的发展,与深圳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市政协开展专题调研 推动体育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匹配
在十五运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之际,11月19日,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带领市政协体育界别委员前往前海冰雪世界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出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并召开座谈会为推动深圳文体旅发展及体育“十五五”规划制定献良策。
吴以环一行来到前海冰雪世界,了解运营发展情况。据介绍,9月29日试运营以来,前海冰雪世界累计接待游客超57万人次,其中雪场17万人次,商场4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港澳游客占比约25%,已经成为大湾区冰雪文旅新地标。
在调研座谈会上,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介绍了深圳体育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情况,委员们纷纷围绕增加体育产业投入、加强体育空间和场所供给、进一步推广全民健身等方面为推动深圳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高质量制定体育“十五五”规划积极建言。
吴以环充分肯定深圳市“十四五”以来体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前海冰雪世界开业以来交出的“成绩单”。她表示,体育发展水平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十五五”期间,深圳要高水平、高站位谋划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推动体育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为深圳继续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作出积极贡献。
南山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中心启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和南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山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中心在南山区检察院建成,并于11月19日举行启动仪式。
深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小东,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出席活动。
李小东表示,此次全新升级建设南山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中心,是南山区检察院聚焦企业需求、拓展服务网络、融合法治资源的创新举措。通过促进“检察+企业”多维互动、体现“检察+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检察+文化”宣教阵地等,该中心将为优化南山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希望南山区检察院紧紧锚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示范院这一深检使命任务,以更大力度、更优举措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南山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圳实践中走在最前列提供有力的检察保障。
据了解,该中心以沉浸式体验和精准化服务为主要特色,借助AI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展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发展,并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体化、点对点的检察法律服务,增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意识,助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该中心充分发挥“深圳市五星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作用,打造“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和“企业廉洁教育”两个主题阵地,助力企业防范金融风险、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大湾区文投会26日起在广州举行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大湾区文投会”)将于11月26日到28日在广州举办。截至目前,本届大湾区文投会已累计征集到298个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将从中遴选60个优质项目进行现场路演;同时,已有超80家投资机构共132名投资人报名参会。
大湾区文投会立足湾区、面向全国、聚焦文化,将搭建文化企业与投资机构高效对接的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据组委会介绍,本届大湾区文投会将创新组织“1+8+N”系列活动,即1场主题大会,8场专场投融资路演以及多场配套服务活动,并创新采用了“3+365”的办会模式,力图成为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的“超级联系人”。
据组委会介绍,11月26日上午的1场主题大会上,将聚集行业大咖嘉宾、发布重磅成果、评选“大湾区金文投”示范案例,并将创新推出“创业导师”机制,邀请一批成功企业家担任参会的文化创新企业的“导师”,“近距离”赋能创新型中小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8场专场投融资路演活动将紧密结合近期出台的广东新一轮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六大产业方向,即结合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文化产业板块,并进一步聚焦其中细分高成长产业赛道,重点突出文化科技、文化智造、数智创意、文化出海、影视文化、国潮IP等热点文化产业。
经过前两年探索,大湾区文投会对文化、科技、金融三大领域高端要素的“磁吸力”渐强。本届大湾区文投会征集到的298个项目,其中来自大湾区的占比为67.11%、长三角占比10.40%、京津冀占比6.38%。本届大湾区文投会以“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为主题,进一步强化优质项目集聚、头部机构邀请、应用场景发布和交易合作对接等功能,打造一站式、低成本交易平台。
本届大湾区文投会还专门设置港澳项目路演专场。据悉,目前征集到的项目中,广州94个,深圳51个,香港14个,澳门5个。同时,大湾区文投会还将创新组织“1对多”沟通对接,通过现场多个洽谈区,为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投融资闭门磋商服务。
高水平高站位谋划深圳体育“十五五”规划
“十五五”期间,深圳如何高水平、高站位谋划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国际体育名城?11月19日,市政协体育界别委员前往前海冰雪世界开展专题调研。
多措并举把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当前,深圳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体育名城,力争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产出3300亿元,增加值1500亿元。
据介绍,“十五五”期间,深圳将巩固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双支撑”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经纪等服务业态,培育一批专业化体育场馆运营主体和服务品牌,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推动头部企业在体育赛事运营、体育用品制造、体育IP开发等领域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体育品牌;大力发展“体育+”新业态,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
十五运会上智能赛事指挥系统、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广泛应用。记者从调研中获悉,“十五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科技赋能体育,用好全国首只科技体育产业基金(规模1亿元),加快发展数字体育、智能体育、智慧体育,以数智赋能为体育赛事运行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支持。
赛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十五五”期间,深圳还将全力以赛营城,积极引进和培育符合深圳城市特色和优势的高水平品牌赛事,构建完善的体育赛事体系。依托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中国杯帆船赛、中超联赛主场赛事等重点赛事,打造“观赛-体验-消费-分享”全链条,开发专属旅游产品和线路,发展以赛事门票串联住宿、餐饮、商业等多个场景的“票根经济”,实现“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促进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在繁荣体育消费方面,深圳将深入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及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十五运会的长尾效应,持续推广“跟着全运游湾区”精品线路和产品,丰富“全民全运”文体商旅融合促消费活动场景。
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
在调研座谈会上,多名委员提出“十五五”期间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弘金地体育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丰宁建议政府设立引导基金,撬动更多资本投资初创的体育企业以及体育产业智能硬件小微企业。
政府投入,不仅仅在于资金,还包括加大体育空间供给。刘丰宁表示,深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有待提升,建议以存量提效为主增量为辅,发展楼宇型、屋顶型、地下空间和城中村、口岸等小微运动场地。
市政协委员、科教卫体委副主任、深圳市好家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佳华表示,本次粤港澳大湾区联合举办十五运会,深圳改造了很多运动场馆,应该更好利用这些高水平竞赛场馆,通过科技赋能,建设高水平训练基地,吸引各种运动项目的国家队甚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队来深训练,从而提升深圳在全国、世界的运动影响力。
深圳遍布各公园、小区的智能健身器材,曾多次吸引国内外名人前来体验、打卡。张佳华提出,这是发展群众运动的很好载体。建议“十五五”期间继续推进智能健身器材的布局,让市民走出家门就是健身房,让体育运动在市民群众中蔚然成风。
把冰雪运动产业纳入深圳重点产业集群
今年9月底开始试营业的前海冰雪世界得到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热捧。“冰雪运动产业链丰富,对于这样的新生‘物种’,希望得到更多产业配套政策的扶持。”华发集团华·发股份广深片区执行董事、总经理李挺提出,希望“十五五”期间,把冰雪运动产业纳入深圳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
李挺表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体育竞赛成绩的支撑,但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以及青少年滑雪运动素养的培养,目前深圳还有所欠缺。他建议要推动滑雪运动进校园,从而形成运动员评级、升学、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协同机制,从而推动滑雪运动真正在深圳落地生根,为深圳体育强市建设作贡献。
今年深圳人均体育消费预计超4200元
记者昨日获悉,“十四五”以来,深圳体育产业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2115.6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加值达889.4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2025年,预计实现体育产业总产出约23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体育市场主体日益壮大。截至2024年底,深圳体育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超过2.7万家,其中,“四上”企业93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2025年18家企业列入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占全省60%),以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为双支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持续完善。
城市赛事体系初步构建。秉承“办赛事、办城市”的发展理念,初步构建起涵盖国际顶级赛事、国内高端赛事、深圳原创IP赛事、青少年赛事、群众性赛事的城市体育赛事体系。2024年全市重大体育赛事活动260余场,今年已举办近300场。
体育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创新构建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市社会、学校体育场馆“一键预约”的城市,已累计服务市民群众近60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成效初显。2024年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736.48亿元,人均支出4093.96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2025年预计突破4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