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六届香蜜湖论坛在深圳市委党校举行。市委常委、秘书长郑红波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届论坛有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校、科研院所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与未来展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制定与实施”进行深入研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倪星等5名专家学者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故事》新书发布;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忠民等7名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从不同视角、多个层面,贡献真知灼见和深刻见解,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
据了解,香蜜湖论坛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主办,从202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共开展了97项重大课题研究,发表了152篇理论文章,出版了9部学术著作,发布了192份研究报告和205份资政报告。

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向“共生共荣”发展合伙人转型
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六届香蜜湖论坛上,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从不同视角、多个层面,聚焦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制定与实施,积极建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与未来展望。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倪星表示,在过去的45年里,深圳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在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世界上赢得了“硬件硅谷”“科技天堂”等美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市场化是深圳崛起的突出制度优势之一,市场化的环境极大促进了创新资源的流动、配置及其功效的发挥,对于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技术知识市场、科技中介市场、创新成果市场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倪星认为,回望过去,深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展望未来,深圳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历史责任,必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中国式现代化再启新篇,一定会续写出更多更美的“春天的故事”。
聚焦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
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龚晓峰表示,要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城市必须把全球顶级城市作为参照系,必须借鉴全球顶尖企业“软硬一体”的价值创造新范式。深圳应凭借自身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集聚等方面的优势,在“20+8”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聚焦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教授宋科认为,从深圳科技金融发展评估中总指数维度来看,深圳以166.77的总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稳居第一梯队。深圳不仅是国家科技金融网络的核心节点,也成为区域科技金融领域发展的引领者,体现出点状突破对区域整体提升的重要意义。宋科建议,深圳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应围绕“企业优先、优质服务”,从分散政策支持转向系统性组合式赋能;同时,推动“长期陪伴、共同成长”,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从融资对接向“共生共荣”的发展合伙人转型;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融资供给;此外,发挥好大湾区的核心节点优势,构建大湾区“耐心资本”跨境循环体系。
发挥数字产品制造业长板优势
深圳大学数量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猛表示,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各细分领域发展均衡协调。深圳以数字产品制造业为基石,辅以活跃的数字技术应用,形成了独特的“硬核制造+应用”模式。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华为、中兴、大疆等,这些企业在5G通信设备、智能终端、无人机、新型显示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技术集群效应,并带动上下游零部件制造、芯片设计和应用场景开发的协同发展。
同时,以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数字技术应用业占比逐年提升,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扩张的主要动力。这主要得益于深圳逐步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生态的企业,如腾讯、平安科技、大疆创新等。
此外,从总量规模来看,深圳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实现了稳健增长;从内部结构看,数字商贸、数字金融和智能制造占比居前,体现了深圳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创新高地的市场能级。而深圳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中高水平阶段,深圳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向以产业集群、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内生性增长回归,揭示了深圳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为此,李猛进一步建议,未来应巩固深圳数字经济的支柱产业,发挥数字产品制造业长板优势,着力强化其产业基础与国际竞争力。同时,重点研究“数据要素、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核算”等基础关键的新理论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