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896.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分产业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5亿元,增长0.0%;第二产业增加值9946.0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17932.93亿元,增长6.6%。
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
主要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0%。
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38.2%、33.6%。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8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7932.93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4.5%、9.7%、5.6%。
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3%、7.0%、6.2%。
前三季度,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8.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5.4%。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2.7%。
分行业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8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3.2%。
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0.81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3.9%;餐饮收入增长1.4%。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4%、7.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1.5%、28.2%、6.1%。网上零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7.8%。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33643.29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20382.04亿元,下降4.7%;进口13261.25亿元,增长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7%。
9月份,进出口总额4036.20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出口2436.33亿元,下降4.7%;进口1599.87亿元,增长4.4%。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平稳增长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43649.54亿元,同比增长5.6%。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99404.44亿元,同比增长5.0%。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1%,居住价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4%。

深圳以产业“含新量”提升经济“含金量”
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7896.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这份高质量的经济运行“成绩单”得来不易。这5.5%增速的背后,不仅彰显经济运行“稳”的底色,更蕴含产业升级“进”的动力、抵御风险“韧”的底气与市场生态“强”的势能。深圳以产业“含新量”提升经济“含金量”,彰显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稳中有进:工业底盘夯实 新质动能迸发
工业之于经济,是稳大盘的“压舱石”。
细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答卷,底盘“稳”的特点十分鲜明。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83万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090.45亿元,“双第一”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不仅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升。深圳着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向高、向新、向智发展壮大。
制造向“高”攀登。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下线,全球化发展迈入全新阶段;万里眼发布全球领先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全球产业链从此多了“中国标尺”的选择;荣耀正式发布AI“1×3×N”生态战略,小企业在AI工业互联网平台也能拥抱AI。
产品向“新”突破。拓竹科技开出全球首家旗舰店,3D打印正“破圈”走入千家万户;优必选2.5亿元订单刷新全球纪录,深圳机器人矩阵加速进工厂入家庭;迈瑞医疗推出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5秒即可完成重症患者病情分析。
产业向“智”转型。周大福与商汤科技“牵手”,黄金珠宝产业有了AI垂直大模型;跃然创新将AI引入玩具产品,传统玩偶实现了“能对话、有记忆”;百丽鞋业生产间,全自动扫描系统7秒识别皮料结构、瑕疵,30秒可完成裁切,皮料利用率提升8%。
重大项目滚动“上新”,产业新支柱拔节而起。华熙唐安落地光明,搭建全球首个非动物源肝素全产业链平台;科大讯飞湾区总部及深圳产业加速中心启动,将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产业集聚中心;京西智行深汕生产基地落成,全国首条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生产线投产。
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38.2%、33.6%。
进中有韧:创新底色鲜明 外贸结构优化
稳住经济大盘的同时,“进”的步伐迈得坚定。深圳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以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生态培育、精准招商引智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指标协同增长。
创新激活发展动能。烽火通信、鹏城实验室等联合团队实现了在200公里标准单模光纤上突破254.7Tb/s超高速传输,为下一代光通信系统树立里程碑;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为深圳未来5年、10年的新产业、新赛道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
投资注入“源头活水”。前三季度,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42.7%,对全市投资起拉动作用。TCL华星光电“8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提升智能化改造项目”等143个项目,专项资金支持超8亿元。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深圳外贸仍然顶压前行,保持动力与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累计进出口规模保持内地外贸城市首位,达3.36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2.04万亿元;进口1.32万亿元,增长8.4%。
民营企业勇当“主力军”。齐心集团V'mo指纹锁包袋斩获2025德国iF设计奖,在全球多个市场实现“产品走出去”到“品牌立起来”的跨越;喜德盛的碳纤维车架技术和智能骑行系统双双跻身全球领先行列,在国际高端自行车市场站稳脚跟。前三季度,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2.32万亿元,占68.9%。
外贸“朋友圈”开拓有力。前三季度,深圳对前十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2.2%,占78.3%。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深圳智造”闪耀全场,现场签约超4760万元,近2亿元意向订单落地。
韧中向强:消费业态多元 市场潜能释放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0.81亿元,同比增长3.6%,整体呈现回升态势。
客流攀升带动消费升温。离境退税服务让旅客来深消费“有动力”,前三季度,深圳海关共验核离境退税申请单2.87万票,离境退税商品金额8.40亿元,同比增长2.11倍。
文旅新地标接连“亮相”。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湾区之眼”正式启用,打开读书“新空间”;全国最大户外水上舞台“欢乐剧场”揭幕,成为深圳夜间经济新亮点;全球规模最大、纬度最低室内滑雪场前海冰雪世界开业,冰雪激情点燃湾区热情。
首发经济激活商圈流量。iN城市广场焕新开业,凭借7.6万平方米经营面积吸客超110万人次;首店及定制店占比超50%的深圳大悦城,开业即成“顶流”,首日客流突破42万人次;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入驻300个全新品牌,拓竹全球首家3D打印旗舰店、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同期启幕。
以旧换新撬动消费新增长。前三季度,深圳消费品以旧换新“线上+线下”双渠道、多平台发放补贴,相关商品品类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41.5%、28.2%、6.1%。
前三季度,经济大市挑起大梁、阔步在前;下阶段,深圳要继续打好头阵、奋勇争先。紧盯目标、全力以赴,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成形成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提振提升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奋力完成全年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