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让非遗从被点赞变可持续可转化可共鸣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10-13 11:4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0月11日,深圳市政协520会议室成了精彩的非遗展示舞台:

  剪纸非遗传承人谭琴展示自己用一剪一纸,在方寸之间,剪出人间锦绣春;“榫卯嵌连承古意,斗科层叠绽奇葩”,古建筑木艺非遗传承人丁全用多年坚守于削锯凿穿的神奇技艺展现了建筑木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传承人刘茂琰次第展示潮州工夫茶21式,分享一叶一茶背后的“匠心”精神,也让大家充分领略香清韵远情悠解世间愁的茶中真味。

  在纸魂、木韵和茶香中,政协委员、专家和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一起围绕“传承工匠精神,守护非遗传统文化”展开“深聊”。

  守护非遗传统文化深圳在行动

  深圳目前有区级以上非遗项目346项非遗项目,传承人313名。

  在此次“深聊会”前,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和民盟界别委员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多年来,深圳依托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质,通过政策扶持、创新活化、社会参与、多元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推动了非遗传承与发展,为传统工匠精神在现代城市的延续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深圳经验”。如在创新融合方面,深圳探索“非遗+旅游”“非遗+商圈”“非遗+高校”“非遗+舞剧”等新模式,通过跨界融合,不断提升非遗项目的活力。

  但调研也发现,深圳的非遗传承和发展还面临传承存在断层风险、创新转化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市场转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挑战,亟待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AI赋能让机器人学非遗技艺

  “深聊会”上,深圳文化界人士,市、区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纷纷建言。

  “非遗除了坚守,更重要的是突破。”福田区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关山月美术馆学术研究负责人薛扬认为,非遗可以跟当代艺术做更多的结合,更多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藏在展馆里。

  “弘扬、创造、融合”,这是市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常委、市文化馆副馆长戴纪灡给出的建议。她表示,各种非遗的“食材”,到了深圳的“锅”里面,必须加入深圳独特的文化、思想,再精心烹饪,才能成为带有城市特质、具有差异性的“非遗大餐”。

  罗湖区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科创委委员、深圳市中科美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洲认为,不但要让非遗活下去,更要火起来,因此必须突出深圳的特色,以创新激活非遗之魂。

  如何让非遗实现突破性、创造性传承与保护,多名与会者提出必须充分发挥深圳的特色,推动非遗+科技的深度融合,尤其是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中的应用。“机器人也可以学习剪纸等非遗技艺。当非遗传承人才断档的时候,可以让机器学习非遗技艺,借此把非遗保护起来、传承下去。”市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常委、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霍广勇说。

  “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设计如何让传统的非遗焕发新的魅力?非遗如何跟市场、消费、时尚相结合,使它真正得到活化利用?非遗如何跟旅游、研学相结合?”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特别强调,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从而为深圳非遗的保护和活化提供更多的新路径。工匠精神是传承非遗的灵魂,守护非遗关键在于守护工匠精神。

  匠人守得住初心政府有更多支持和激励

  委员们调研中发现,当前,不少非遗传承人往往贴钱做非遗。因此,大家认为自己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更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政策、财政资金、发展空间以及精神激励等。霍广勇表示,当前非遗传承人,呼声比较高的是进一步提高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补助经费,降低经费申请门槛以及采取更灵活的经费管理方式,让非遗传承人免除生活的后顾之忧后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罗湖区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科创委委员、深圳市中科美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洲则提出,在日本,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匠人,不仅能得到政府的专项补贴,工作室还被纳入到文化保护名录。这一制度值得深圳学习,用心呵护匠人的坚守之心,建立非遗传承人的各种保障制度。

  委员、专家们还提出,制订《深圳市非遗保护传承与促进条例》,以更完善的立法助力工匠精神传承,更好守护非遗传统文化。

转存图片

市政协组织召开“深聊会”建言

  10月11日,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组织,市政协民盟界别召集承办以“传承工匠精神,守护非遗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深聊会”,聚焦以剪纸、古建筑木艺、工夫茶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深入探讨工匠精神与非遗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为深圳非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市政协副主席乔恒利参加活动。

  活动中,剪纸非遗传承人谭琴、古建筑木艺非遗传承人丁全、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传承人刘茂琰现场介绍、展示了剪纸、古建筑木艺和潮州工夫茶艺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以及各自在传承、守护、创新融合非遗文化上所做的努力和成效。

  在加快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深圳如何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政协委员、专家和职能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深聊”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制订《深圳市非遗保护传承与促进条例》;促进“非遗+科技”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深圳的科技优势,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中的应用,推动非遗从被点赞迈向可持续、可转化、可共鸣的新阶段,让非遗在深圳焕发出新光彩、发挥更大的作用。

  乔恒利表示,要继续宣传、弘扬非遗文化,从财力、物力、人力、立法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通过设立非遗周、非遗展等展示、交流、宣传、交易平台推动非遗在传承中弘扬、在创新中发展,让非遗成为传播特区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