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正式开业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09-28 11:57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湾区之眼”26日正式开业,书城各主题阅读空间与互动区域,吸引大量读者驻足体验。

  9月26日,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正式开业。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蔡书贵,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副市长张华等参加开幕活动。

  暖场环节,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的深圳出品舞剧《深AI你》选段吸引了全场目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海霞带来的主题朗诵《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道出书籍的价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的发言则带领大家重温梁启超所作长诗《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寄语同胞在“湾区之眼”睁开向着未来的眼睛,御风以翔、破浪以飏,奔赴新的旅程。

  张玲在致辞中表示,湾区书城的建设运营是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满足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举措。作为新一代文化综合体,“湾区之眼”全力打造文化生活方式的首选地、文化创新动力的策源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展示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地标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圳诚邀全球作家学者共赴书香之约,诚邀全球文化企业、出版机构共赴合作之约,诚邀全球文化人才共赴发展之约,共筑深圳文化繁荣新高峰。

  作为“湾区之眼”启航后的首场重磅文化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与深圳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大型直播活动《阅读中国·大湾区读书会》在开幕当晚举行,文学艺术界名家围坐畅谈,带领全国观众“立足湾区,阅读世界”。

  “湾区之眼”位于前海城市新中心,由深圳出版集团建设运营,将聚焦自然开放、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商业活化、科技赋能五大核心亮点,以阅读为IP,打造覆盖全人群、多需求的特色场景。据悉,湾区书城还将与全市图书馆体系联通,市民看到喜欢的书,可以购买也可以扫码借阅。

转存图片

不止于书城,更是无边界的文化综合体

  9月26日晚,夜幕下的宝安区宝华路1号,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正式点亮。这座被喻为“湾区之眼”的文化综合体,以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新一代文化综合体、粤港澳大湾区地标级文旅目的地的多重身份,向市民揭开面纱。一个崭新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就此敞开怀抱,以书为媒,邀世界共赴一场文化之约。

  一座城市的文化追求与市民的热切奔赴

  “湾区之眼”由深圳出版集团建设运营,26日正式开业,书城内人流如织,文化氛围弥漫每个角落。“一直期待这个书城,以前要去南山书城,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阅读时光。”从事电商行业的吴女士兴奋地将图书盲盒装入背包。与家人同来的王先生感慨:“深圳人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如今有了更多样的阅读空间,不仅能看书,还能沉浸式体验文化生活。”

  书城各主题阅读空间与互动区域,吸引大量读者驻足体验。位于北区一层的人文万象主题阅读空间,近3000平方米的殿堂式布局庄重开阔,柔和灯光交织于书架之间,营造出沉静又开放的阅读氛围;北区二层的艺术花园,近2500平方米空间拥有270°全景环幕视野,将自然光与城市景观引入室内,打造“艺术与自然共生”的惬意环境;专为青少年儿童设计的多元成长空间“欢乐META”位于南区负一层,以星辰大海为设计理念,融合绘本阅读与社交实践,实现寓教于乐。

  “湾区之眼”承载的,不仅是书籍的安放之所,更是思想碰撞之地、文化交流之窗。书城拥有超8400平方米阅读空间与30余万册书籍,搭建起复古书房、古籍书房、阅读头等舱、欢乐童趣知识乐园等主题阅读场景,让不同年龄、不同偏好的人都能找到称心的阅读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湾区书城与深圳图书馆的借阅系统有望实现联通,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边界,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这里串联起阅读与休闲、体验、社交的文化生活闭环

  “带孩子来体验下AI定制音乐!”在“猫王妙播”展区,不少父母与孩子一同打卡复古音乐装置,定制专属AI声纹。除了阅读,“湾区之眼”更是一座打破边界的文化综合体。书城聚焦自然开放、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商业活化、科技赋能五大核心亮点,以汇聚近10万种精选好书的新型阅读空间为核心驱动,落地一系列品牌首店、创新店与旗舰店,打造星空花园、商业通廊、湾区民俗馆、专业级全能剧场等特色文旅场景——让“看书”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串联起休闲、体验、社交的文化生活闭环。

  伴随书城开放,多场高水准文化展览同步启幕,为市民带来思想与美学的双重滋养。湾区民俗馆推出开馆大展“壁上丹青·盛世风华:壁画里的大唐”;“三体·四维空间”让科幻迷“走进”三体宇宙;浪浪山IP沉浸式大湾区首展还原影片经典画面;“了不起的深圳黑科技”展厅则展现深圳创新硬实力……书城还将展出全球首款全避障无人机、三折叠投影仪等科技产品,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最新科技成果。

  名家云集,共赴“湾区之眼”文化盛宴

  作为“湾区之眼”启航后的首场重磅文化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与深圳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大型直播《阅读中国·大湾区读书会》于当晚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主题发言中,分享了自己与深圳读者的难忘故事:“深圳良好的城市阅读氛围培养了大批读者,‘湾区之眼’是阅读之地,也是人与人相见之地。在这个时代,大家面对面交流产生的灵魂共鸣,极为重要。”

  此外,文学艺术界名家阿来、周国平、祝勇、杨红樱、张小娴、蔡皋远道而来,与田地、杨黎光、海漄、欧阳子毅等深圳本土文艺精英围坐畅谈。总台主持人海霞、李潘、张腾岳、石琼璘携手嘉宾,通过沉浸式访谈、深度阅读分享等形式,带领全国观众“立足湾区,阅读世界”,让“湾区之眼”的文化声量透过镜头传向全国。

  从建筑美学的独特表达,到文化业态的丰富多元,再到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创新探索,“湾区之眼”将推动“文化+公园”“文化+艺术”“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深圳文化生活新地标与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名片。9月26日至10月8日,“湾区之眼”还将推出七大主题活动,持续为市民游客送上文化盛宴,以文化力量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一座座文化新地标在深圳加快崛起

  日前,“湾区之眼”正式揭开面纱,为推动深圳文化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建筑本体的设计语言来看,它也是深圳引领未来主义建筑风潮的一大重要载体,生动展现出城市的创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访深圳多个建成或在建的重大文体设施项目,深刻感受到建筑如何以其独到设计魅力,承载起人们关于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妙想象。

  迥异独到,新地标各有创新设计语言

  近段时间以来,深圳一批重大文体设施相继竣工启用,凭借创新理念、设计巧思和人文关怀,成为深圳建筑图景中的一颗颗耀眼新星。

  位于光明区的深圳科技馆新馆,自开业以来便人潮不断,不少市民携家带口前来感受“创新之城”的科技魅力。这个新晋科学文化新地标的整体轮廓宛如一艘科幻方舟,充斥着探索未知、激发想象的造型理念。建筑的外立面由95888块特制金属片组成“太空皮肤”,在不同天气、不同时段可呈现出“变装”的视觉效果,仿佛天体运行般神秘而迷人。

  “在光线折射下,科技馆新馆的外观能够模拟出极光、星云、耀斑等宇宙奇观,这使它本身也成为一项极具科技感的常设‘展品’,为深圳城市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未来主义色彩。”深圳市建筑工务署项目主任陈锋说。

  不久前,2025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季后赛在深圳火热开战,落地场馆为位于龙岗区的布吉文体中心,不同于传统文体中心封闭式的外观设计,这座去年底正式投用的文化地标采用建筑体量盒子的组合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建筑外立面形象。

  承建方中建七局六公司项目经理杨阳介绍,该场馆以“块体错落组合”为设计语言,通过大尺度挑空与分布式空中花园的巧妙融合,塑造出灵动轻盈的建筑形态。外立面则采用了高饱和度的橙色陶板幕墙,以锯齿状布局在光影交错中形成强烈视觉张力,是该片区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地标。

  凭借“垂直艺术文化聚落”的理念,布吉文体中心打造出多面建筑美学。它不仅可满足辖区及附近居民对文体基础设施的需求,还可满足举办文化展览、图书阅读、体育赛事活动等文体活动需要。在“湾区之眼”开启深圳西部文化新窗口的同时,布吉文体中心正以科技与美学的双翼,助力东部城区文化活力腾飞。

  以人为本,建筑与居民建起情感连接

  除了建成投用的场馆之外,深圳还有一批设计精妙、造型独到的重大文体项目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走进位于坂田街道的龙岗国际艺术中心项目,该场馆正处于装饰装修阶段,施工现场一片忙碌,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竣工交付。

  在空中以无人机角度俯瞰,该场馆造型风格突出,形似一把巨型“吉他”,凭借强烈的设计语言成为广大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讨论话题。

  “项目旨在为龙岗乃至深圳市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和表演场所。”承建方中建三局深圳公司项目负责人江旋介绍,在设计上,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力求展现琵琶、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的抒情之美,其空间组织与设计别具匠心,旨在引导游客想象自己正置身于乐器内部。“光线如音符般从‘音孔’和‘指孔’渗入,游客穿行其中,即可沉浸式体验内部空间与自然光影的独特艺术氛围。”

  不远处的民治街道,深圳市重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市文化馆新馆同样在紧张施工中,将于年内竣工。在设计上,该馆以文化之舟·云上艺村为核心,通过整合多项文化艺术功能,融合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力图打造具有文化性的新一代艺术中心。

  “文化馆新馆主要空间由两条立体交叉的公共轴线组成,三个广场空间串联成一条艺术长廊,一条演艺大街穿越演艺大厅到达水岸。广场空间串联成一条徐徐蜿蜒上行的‘艺术长廊’,像进入公园一样,市民可以在建筑上休闲和健身。作为城市观景平台,市民还可以登上屋顶,欣赏城市独特美景。”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

  鲜明的设计风格,独特的文化魅力,一座座文化新地标在深圳加快崛起,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文化符号,并与居民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

  从设计理念来看,“以人为本”是它们的核心底座。这批文体设施正尝试以多元文化体验,叠加多种创意元素,打造出一个个沉浸式、体验式、复合式的文化主题融合空间,使居民在富有创造性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里能够实现自由联动、紧密联结。以这样的文体设施为载体,深圳正用文化的力量,让城市更有温度。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