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深圳多项创新成果获点赞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09-11 12:0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圳在自然资源领域里的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规划引领城中村微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获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加强国际合作 共建国际红树林中心等合作平台

  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关志鸥提到,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举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共建国际红树林中心等30多个合作平台。

  据了解,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赋予深圳的光荣使命。

  国际红树林中心于2024年11月在深圳正式揭牌,成为首个落户深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已吸引20个意向成员国,《成立协定》生效在即,首次理事会会议即将召开。深圳努力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在人员、场地、资金、国际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打造全球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资金枢纽、知识枢纽和行动协调中心。此外,深圳科学家团队已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三个计划或项目。

  没有大拆大建 规划引领南头古城蝶变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介绍,自然资源部“十四五”以来着力围绕解决所有者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在明晰产权、统一登记和价值实现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明确资源“归谁所有、由谁来管”,为资源变资产奠定基础。聚焦“什么用途”“如何利用”,唤醒自然资源资产绿水青山的内在价值。围绕“如何转化”“如何分配”,拓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和实现路径。

  庄少勤提到,深圳南头古城,原来是一个城中村。深圳没有大拆大建,在稳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规划优化空间结构和用途,升级业态,改善人居环境,使原来的城中村成为旅游热点和城市发展的亮点。

  凸显四个关键词 现代海洋城市优势不断增强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概括。一是“突破”,海洋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二是“齐全”,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三是“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四是“共赢”,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合作共赢的新领域。

  孙书贤提到,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有关部门,通过规划政策,积极支持建设海洋强省、现代海洋城市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深圳、上海、青岛等现代海洋城市的海洋功能优势不断增强。海洋油气成为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的1/3,海洋旅游2024年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邮轮旅游、海洋研学热度高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等重要平台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全球,2024年海运出口额达27.5万亿元。

  据了解,锚定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增长5.8%。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1.3%,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6.2%;游艇数量突破1000艘,跻身全国第二个“千艇之城”;蛇口邮轮母港开港以来至2025年7月,母港总客流量3645万人次、接待邮轮旅客115万人次。滨海旅游业已成为深圳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的重要抓手。

  由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运营的南海东部油田,近三年油气年产量连续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原油增产总量约占同期全国原油增量的1/3。深圳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已开通275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全球6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货代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四名,2024年增长11.7%。借助“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深圳前海已注册航运企业和组织超500家、船舶租赁规模居全国前三名。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自2019年移师深圳后已成功举办5届,“中国海洋第一展”的作用日益突出,2025年10月28日至30日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展览面积40000平方米,汇聚300余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推出10余场高端峰会与论坛活动。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