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健康食堂就餐。
深圳小学生在学校享用健康营养午餐。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9月1日是第19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9月2日,2025年深圳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暨送健康进社区进单位活动培训会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举行。“送健康进社区进单位活动”将在全市61家食堂开展营养健康工作,旨在“用千行百业的集体健康食堂,带动千家万户的家庭健康餐桌”,推广营养均衡配餐与健康烹饪模式,让每一个家庭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减少因不合理膳食引起的肥胖等各种慢性病发生风险,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深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承办。
超重、肥胖和低体重等体重异常状况可直接诱发慢性病
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三减三健”、以体重管理为突破口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传播健康理念,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支持性环境。
“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健康体重管理是预防医学的关键环节,超重、肥胖和低体重等体重异常状况可直接诱发慢性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是慢性病防控的核心环节。同时,体重问题常与经济水平和地域差异相关联,推进体重管理有助于缩小健康差距、促进健康公平。
在活动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朱翠凤开展以营养与健康为主题的分享,她表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慢病发生和发展最主要行为因素,营养追求的是均衡、适量、多样,营养不等于吃得多不等于吃得好。朱翠凤认为,重油、重盐、重糖,食材选择与搭配不合理,餐厅或者食堂菜单无营养信息标识、不主动引导健康选择、套餐设计不利于均衡营养等均为不利健康饮食行为,将增加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她建议推广“减盐减油减糖”专项行动,提倡居民减少油炸、减少重油煸炒,推广蒸、煮、煨、凉拌、白灼等低油烹饪方式,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6类场所61家食堂“卷”健康
深圳将以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为突破口,广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争用最小社会成本实现最大健康效果。
今年,市卫生健康委依托“送健康进社区进单位活动”,在6类场所(社区、学校、医院、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营利性餐厅)共61家食堂开展营养健康工作,旨在把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当作头等要推动落实的重要工作。
什么是健康食堂?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表示,健康食堂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包括必须配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营养配餐人员,厨师能够制作至少5种低盐少油菜品等。此外,健康食堂要在适当位置摆放健康支持工具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提供低盐低油菜品且菜肴品种丰富,指导就餐者合理膳食。同时,鼓励食堂为特殊人群提供膳食,如孕妇餐、长者餐、糖友餐等,在菜单上对每种菜品的原材料、食物成分及能量进行标注说明。
本次活动同步开展送健康进社区进单位活动培训会。据市慢病中心介绍,在61家食堂开展营养健康工作,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体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全市6类场所落地建设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市慢病中心将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构建健康支持环境以及多维度评价系统等,对食堂负责人、营养指导人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厨师及食堂服务员进行培训,每个项目社区应组织一次多方联动的营养科普活动。在重点人群管理上,各区慢病机构牵头,联合社区和社康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超重肥胖人群进行干预管理。
据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个人与家庭是促进健康行动的最小细胞,送健康进社区进单位活动旨在“用千行百业的集体健康食堂,带动千家万户的家庭健康餐桌”,让每个家庭切实成为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主力军和主阵地。
142家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
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慢性病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正式揭牌成立儿童体重管理中心,作为深圳首家儿童肥胖多学科协作诊疗平台,该中心将整合13个临床科室资源,通过多学科协作、科学干预和长期管理,为肥胖儿童提供精准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
7月,深圳上线全国首个针对学龄儿童(6岁-18岁)的体重管理数智化平台——“体重小管家”正式上线。这一平台由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牵头打造,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筛查、教育、指导、监测功能,构建起“家—校—卫”三方联动模式,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带来新希望。
在深圳,医院、社康提供体重管理服务,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放心、专业地减肥。截至6月,我市共142家医疗机构可为市民提供体重管理服务,其中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57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85家,帮市民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减重方案……
体重管理关乎全民健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呼吁市民积极行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共同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一起携手共建健康、美好的幸福生活。
深圳居民健康素养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参与到健康生活方式实践中来。记者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体质状况,《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2024年度)》显示,深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50.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占比为46.90%,达到深圳历史最高水平、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据介绍,我市2008年启动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始终锚定传播健康知识和促进居民健康行为养成的行动目标,初心不变,截至2024年,17年来全市累计建设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1625个,招募并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2024年创新引入社工队伍)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医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主题绘本》获国家、省和市多个奖项,职业人群“万步有约”健步激励大赛、儿童绘本剧大赛等品牌活动深受市民喜爱。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对提升我市居民健康素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期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将于9月20日举办深圳市第七届儿童刷牙比赛;9月21日组织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十五周年相关活动。这些均是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
市健促中心将联合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等单位揭牌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及健康科普教育基地,系统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积极落实广东省“健康科普进万家”行动方案,继续组织开展市、区健康科普专家开展健康知识“五进”活动等。同时,联合市教育局等单位积极响应全省开展的青少年爱国卫生绘画作品征集活动——“绘少年力量,画健康生活”,动员全市各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传播健康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