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湾潮汐湿地公园开启“焕新行动”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08-05 11:5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深圳湾潮汐湿地公园。


河道左侧为完成无瓣海桑清理和复种本土种红树的福田红树林湿地;右侧为仍长有无瓣海桑的湿地。

  深圳湾潮汐湿地公园将在2025年候鸟季来临前焕新生态,都市中的自然课堂也将升级重启!

  日前,红树林基金会发布消息,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区人民政府指导,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单位支持,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青山公益专项基金支持下,将基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实施4步“焕新行动”,让深圳湾潮汐湿地生态美丽蜕变。

  为什么要“焕新”?

  深圳湾公园由14个主题园组成,其中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最早在2000年开放,潮汐湿地公园总面积约2公顷,是唯一的湿地类型主题园,可览潮涨潮落的独特景观。

  潮汐湿地自然资源丰富,有真红树植物6科8种,汇集深圳本土秋茄、木榄等深圳本土树种及外来红树无瓣海桑,半红树植物3科4种。记录黑脸琵鹭等常年鸟类7目11科38种。另有双齿围沙蚕、紫游螺等底栖动物共4门16科20种。

  “隐秘之地”中,上世纪90年代初为恢复红树林而引种至深圳湾的无瓣海桑,以及鱼藤、田菁和银合欢等植物,扩张挤压本土红树及其他陆生植物的生长空间、造成湿地一定程度退化,出现红树倒伏、积淤严重、水系连通受阻等情况。

  “焕新”4步走

  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多方力量,启动四步“焕新行动”:

  清理行动,为本土生态“腾空间”。精准移除无瓣海桑、银合欢等外来及有害植物,打破其对光照、空间的垄断,为本土红树“松绑”。

  本土回归,让“湿地原住民”扎根。秋茄、木榄等深圳本土红树将重新种植,恢复红树林的“原乡”风貌,重塑“林-滩-水”的立体生境。

  环境优化,让湿地“呼吸”更顺畅。疏通淤塞潮沟、修复水系连通,增强潮汐动力,改善水质;清理有害植物,减少面源污染,让湿地清新呼吸。

  功能提升,打造自然教育课堂。修缮破损栈道,增设生态友好型铺装与休憩设施,设计“红树林科普教育径”,打造深圳红树种类最齐全的科普教育基地,让市民认识红树、观察候鸟、体验潮汐、感受自然。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周期在2025年9月结束,赶在新一轮候鸟季到来前投用。红树林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本土红树重焕活力,重现湿地的勃勃生机,让市民游客在自然课堂沉浸式体验湿地之美,打造自然保护、生态修复与都市共生共荣的‘深圳样本’。”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