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何加速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从赛场到街头,从竞技到产业,深圳该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快速行动?7月27日,在市政协“委员讲堂”上,4名市政协委员展开一场热烈讨论。
打消体育运动与学业矛盾的顾虑
在深圳体教融合背景下,我们能否真正把体育和教育变成一条路径,而不是两个系统?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弘金地体育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丰宁抛出第一个问题。
市政协委员、体育界别召集人、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总经理周松表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三观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体育和教育从来不是两个体系,而是一条共同的道路。只要设计好这条道路,相信包括冰球在内的各种体育运动,都能在深圳扎根、长成参天大树。
对于体教融合,市政协委员、深圳市足协主席赵亮深有体会。他介绍了观众席上身着亮眼橙黄色衣服的运动员代表——她们是深圳中学生,同时作为主力队员,她们和队友一起夺得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银牌,也是十五运会竞体项目广东首枚奖牌。赵亮表示,目前,深圳已经建立了从校园比赛到职业联赛的完整的青少年的赛事体系,形成了校园足球普及推广-体育行政部门抓提高-职业俱乐部助成长的路径。
赵亮还列举了一组数据:全国共有188所高校招足球特长生,近10年深圳各级梯队的287名运动员考进了各个高校,其中百名进入“双一流”大学。“足球运动员从青训提高到成长,深圳有一套完整的路径。家长完全可以打消从事体育运动与学业之间存在矛盾的顾虑。”赵亮说。
把小众运动项目送进社区、学校
体育运动除了竞技体育,还有大量群众体育。深圳的城市设计和科技积累是否足以支撑“全民健身场景”?我们距离“走出家门就能科学健身”还有多远?
对于主持人的提问,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户外智能健身空间的市政协委员、科教卫体委副主任、深圳市好家庭健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佳华表示,2019年,好家庭就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室外智能健身房,目前已经在各大公园、大学、部分体育中心、社区设置,后台显示至今市民参与使用器材已达6000多万人次。“‘十五五’期间,我们建议让智能健身设施进一步走进社区,更贴近老百姓,让老百姓走出家门,10分钟内就能找到智能健身驿站,让市民都能享有科学、数字化的智能运动训练。”张佳华表示。
当前,像冰球、帆船等带有时尚元素的体育项目,似乎给人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如何才能让这些运动真正走进普通深圳市民的生活?周松认为,小众时尚运动的推广,首先要打破市民参与这些运动的壁垒,比如城市配套更多的小众运动设施场馆,把冰球等运动项目送到社区、学校里面去,做更多公益的普及活动,让老百姓可以更容易触及,相信未来更多的小众运动变成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潮流、日常运动。
给中小体育企业更好发展空间
运营成本高、市场分散……当前体育产业做大做强面临着不少困难。张佳华认为,要构建更好的体育产业生态,建设一些产业公共平台,并出台一批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给中小体育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滋养。同时要培育更大的体育消费市场,让市民愿意进行体育消费。“深圳完全有基础和能力在‘科技+健身’‘赛事+旅游’‘青训+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全国标杆企业,成为全国的领头羊。”张佳华充满信心。
赵亮表示,十五运会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整个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总动员。希望深圳通过大型综合性的赛事来带动整个的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体育场馆整体提升、整个城市品质的提升。大型赛事不仅包括赛事经济,还包括后赛事经济,办好体育赛事的同时,还要实现更多的引流推广,如何让一场赛事撬动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的发展,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讨。
“十五运会不只是城市形象的闪耀窗口,更是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希望未来的深圳,不仅有大赛的荣耀,也有小巷的欢呼;不仅有运动的速度,更有健康的温度。”刘丰宁总结说。
小轮单车大趣味
近日,南头古城迎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大湾区小轮单车文化节,赛事设置了小轮单车滚筒慢骑赛、折叠竞速赛和定车挑战赛等趣味项目,参赛者们各显神通,展现了高超的骑行技巧和独特的创意,现场气氛热烈。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周末生活,也为深圳的体育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赛事经济点旺城区烟火气
沿着振明路,从红花山体育中心到25小区,走到夜色烟火步行街再到红花山公园,市民麦达旺一家度过了充实的一天,感慨地说:“以前周末总感觉没地方去,现在不出公明也能玩好吃好了。”
光明区公明街道辖区坐拥多个运动地标和商圈,大力发展“赛事经济+票根经济+周末经济”,激发公明街道新的消费活力。
探索地方经济发展新路径
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红花山体育中心、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红木古镇……近年来,公明街道辖区崛起一批文体旅新地标,U20亚洲杯、省男篮联赛、百县拔河赛等大型赛事都在公明辖区举办。
以赛事经济为基础,公明街道大力推动文旅商体深度融合,创新“赛事经济+票根经济+周末经济”三维驱动模式,培育引领新模式新业态消费增长点。
公明街道动员50余家商户参与“凭票根享优惠减免”一系列主题促销活动,搭建“观赛+住宿+餐饮+购物”一站式优质消费链条,形成全域联动的经济生态圈,街道“票根经济”由此兴起。
数据显示,“赛事经济”已取得初步成效,直接带动周边商圈客流整体提升25%以上,酒店住宿业试水“票根经济”更是迎来了入住高峰,米阁酒店红花山店、康铂酒店等酒店屡屡出现满房情况。
同时,打造“顶流”运动地标。公明街道推出美食地图、文旅宣传视频及“赛事一日游”攻略等配套消费场景服务,让这座老城区越来越有“味道”,消费吸引力越来越大,以优质的服务留住了脚步、聚集了人气。
赛事期间,红花山体育中心狂揽周末双日客流超8.4万人次,红花山公园周末双日客流20多万人次,周边的餐饮店、便利店、咖啡馆等实业店销售额普遍实现翻倍增长。
除此之外,距离红花山体育中心数里之远的红木古镇也是提振消费的一大亮点,众多市民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感受历史韵味,体验实景巡街、坐花轿等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演艺项目,同样也带动了周边餐饮消费的增长。
慢生活与夜经济“双向奔赴”
公明街道以政策和规划为引领,全方位升级红花山公园的风貌和人文特色,打造周边多元特色商业集聚区——25小区、夜色烟火步行街等夜间消费场景,充分利用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旺盛需求,在“燃烧你的卡路里”之后趁势推出夜经济,提供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选择,推动乐享慢生活与点亮夜经济实现“双向奔赴”。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这条夜色烟火步行街虽然不大,种类还是蛮丰富的,而且经常搞活动,人均消费不高,很有生活气息。”
赛事聚人气,票根促消费,叠加周末等多重因素,助力公明街道消费能级进一步跃升,让老城区人气更旺、烟火气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