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深圳图书馆北馆,姚明和现场嘉宾共同启动“每天息屏一小时 读书运动爱自然”行动暨深圳第30个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轻风拂雅韵,满城落书香。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暨第10个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系列活动在深圳图书馆北馆启动。启动仪式上,深圳向全社会发布“每天息屏一小时 读书运动爱自然”的倡议。全国人大代表、姚基金创始人姚明参加了启动仪式。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435分钟,有越来越多的人甘愿“被困在屏幕里”。但如果摆脱电子屏幕,我们又该用什么填补生活中的“空白”?为此,深圳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创新发起“每天息屏一小时 读书运动爱自然”倡议,呼吁大家适时“息屏”,闻闻书香、看看自然。
该倡议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动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发起。倡议吁请广大市民:每天息屏一小时,暂别数字洪流,泛舟书海墨香,释放运动活力,品味山海自然;每逢周末、节假日与寒暑假,设立半天“家庭息屏日”,读绘本、讲故事、捉迷藏、追风筝……用陪伴和成长,镌刻家庭温馨时光。为支持这项倡议,“深圳读书月”公众号上线了配套小程序,实时更新阅读活动清单。
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推广全民阅读的实践从“先行先试”走向“先行示范”,并朝着常态化、机制化发展,努力实现“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深圳的“息屏一小时”倡议,得到多方关注和点赞,姚明专程赶来深圳参加活动,为倡议“站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姚明提出关于“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的建议引发全网热议。姚明说,深圳“每天息屏一小时 读书运动爱自然”的倡议,与他在全国两会期间的建议高度契合。他呼吁大家积极响应倡议,放下手机,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运动、体验自然、享受真实世界。
启动仪式前,姚明参观了深圳图书馆北馆,他称赞深圳对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图书馆之城的高度重视。从小在图书馆附近长大的姚明,一走进深图北馆就甚感亲切。“深图北馆很漂亮,如果城市中能多一些这样的阅读空间和场馆。我相信,每天息屏一小时不是难事。”
深圳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图书馆之城”建设,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阅读立法”,为“市民阅读权利”提供法律保障;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累计举办活动超10000场,诞生“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等品牌项目;深港“共读双城”活动不断推进深港两地文化交流、文脉相融;2024年深圳成年居民年阅读量达22本,“图书馆之城”建有1201个服务网点(包含879家公共图书馆、322台自助图书馆),图书馆统一服务借还文献总量突破2亿册次。如今,“每天息屏一小时 读书运动爱自然”的倡议让这座城市崇尚阅读的风气有了最新延伸。
作为世界读书日启动仪式的经典活动,今年粤港澳桂琼“4·23共读半小时”活动吸引了近40个城市,1100余家单位,超2500个基层共读点,近70万人线下线上参与。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文献捐赠仪式中,叶挺将军后人,编剧、导演叶大鹰和叶挺纪念馆理事会荣誉副理事长叶小燕向深圳图书馆捐赠叶挺主题文献。
“‘每天息屏一小时 读书运动爱自然’的倡议,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叶大鹰说。“这个倡议起到了引导作用。今天回去我也要跟家人倡议,息屏一小时,全家人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叶小燕告诉记者。
《2025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发布
4月23日,深圳图书馆、深圳图书情报学会联合发布了《2025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从服务效能、阅读榜单、数字阅读、阅读品牌、智慧场馆五大领域展现2024年深圳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根据报告,深圳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的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全民阅读效能再创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共有1201个服务网点(包含879家公共图书馆、322台自助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占比高达95.03%。“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成员馆累计文献总藏量6442.75万册、件,累计注册读者568.28万人,全市持证率31.59%,居全国前列。
去年,统一服务成员馆进馆读者4790.93万人次,实体文献外借量2623.08万册次,文献归还量1799.44万册次,均达历史新峰。18-44岁读者为阅读主力军,持证读者量(389.02万人)、外借读者量(49.84万人)、文献外借量(1619.60万册次)均居各年龄段榜首。
文学类图书借阅量居“半壁江山”
据统计,2024年读者通过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进行关键词搜索次数高达3651.63万,再创新高。“寻宝记”“余华”分别登顶图书、作者搜索榜榜首,受到市民读者高度关注。
在图书分类外借排行榜中,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工业技术,经济,语言、文字,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十大类别位居前列。其中,文学类图书历年遥遥领先,稳居“半壁江山”。
在图书外借综合排行榜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北京寻宝记》《活着》位居前三,经典名著、纪实文学、科幻小说、热播作品百花齐放,彰显市民多元阅读品位。
数字生态创新云端资源海量
2024年,“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市、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全文下载量高达1.13亿次。
从电子书刊数据库阅读排行榜来看,读者高度关注且偏好文学名著、历史和社科类作品、经典散文、科幻小说、网络IP作品以及热播剧同名小说等。《庆余年》《大明王朝1566》《繁花》《清单人生》《一句顶一万句》《明朝那些事儿》分别位列几大阅读排行榜榜首。
此外,深圳图书馆新媒体平台累计关注用户高达287.25万人,读者通过微信利用图书馆服务达1090.22万人次,微博累计粉丝数58.21万人,阅读量达1.16亿人次。
阅读品牌涵养城市精神
2024年,“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成员馆开展读者活动3.35万场次,线上线下参与读者3115.47万人次。其中,粤港澳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
去年“4·23共读半小时”活动首次联动广西、海南,开展“粤港澳桂琼”共读,40个城市(地级市)、2800个基层共读点、近80万人次线上线下读者共同参与。“深圳之窗——图书馆走出深圳”项目落地香港中央图书馆,建立“深圳之窗”文献专区,展陈200余册地方特色文献,配套举办“深圳之窗”文献展。“从文献看湾区”系列特色主题展推陈出新,举办“飞雪连天射白鹿——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主题文献展”“光影璀璨,筑梦濠江——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摄影展”等5个展览。“思维之星”深澳大学生思辨交流活动中,深圳大学生代表队与澳门城市大学代表队就“大湾区如何联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展开友好思辨交流。
智慧北馆书写新篇
深圳图书馆北馆正式开馆一年,服务效能显著,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并入围“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跻身全球四强。
2024年,北馆接待到馆读者347.74万人次,文献外借服务量311万册次,举办读者活动971场次,线上线下参与读者673.03万人次。北馆智慧书库正式投入运行,全年累计调配文献594.20万册次,助力“图书馆之城”文献保障及服务体系深化拓展。“艺术北馆晚7点”“未来邮局”“书海探底”“青年夜校”等品牌首创推出,擦亮北馆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