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明讲话 王伟中主持 黄楚平林克庆孟凡利出席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省科技创新工作,通报表彰科技创新优秀单位和个人,研究部署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强大动力。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省政协主席林克庆,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出席会议。
黄坤明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项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广东科技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坚定扛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广东责任,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广东力量。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愿,科技现代化是重要标识、关键变量;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技创新是发展所向、力量所在;战胜外部风险挑战,科技竞争没有退路、只能取胜,努力写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不断强健科技自立自强的“筋骨”,在科技前沿、竞争一线交上合格的广东答卷。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决心,树立敢于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奋力抢占战略必争领域的制高点,稳稳地立在科技革命浪潮的潮头。要洞察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趋势规律,找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注重市场导向、需求牵引,促进全链贯通、多链融合,不断畅通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一步一个脚印把目标变为现实。要把握科技强国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谋深做实,着力打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智力支撑体系、科技治理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
黄坤明强调,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强基础,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全省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坚持引育并举夯实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抓实基础研究,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塑造落实国家使命、体现广东作为的强大科技力量。要优供给,用高质量科技武装现代化产业,全力攻关“卡脖子”技术,加快锻造“撒手锏”技术,积极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应时而生。要促转化,有效联结前端研发和后端应用,聚焦提升成果转化质效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深化专业服务、强化金融支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要增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好帮手、研发投入的主力军、科研活动的组织者、新技术新企业的孵化器。
黄坤明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持续完善科技评价激励和开放创新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推进科教协同创新,坚持扩规模、提质量并举优化院校结构布局,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广东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扎实推进科教融汇,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做到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要加快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着眼自立自强育才,立足自身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大国工匠、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树立全球视野引才,最大限度集聚国际顶尖科创人才;坚持不拘一格用才,在搭建平台、松绑放权、优化评价、促进流动上下功夫,充分释放各类人才聪明才智,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黄坤明强调,要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保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组织科技创新的责任,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管科技工作,省委科技委要加强统筹协调,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快推进职能优化、切实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效能,合力构建协同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本领,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科技管理工作队伍。要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科技领域地方立法,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王伟中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本次大会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广东力量。要深入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筑牢科技创新根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工程,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机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培养引进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强化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希望广大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企业家精神,锐意创新、勇攀高峰,凝聚创新合力,共同推动广东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会上播放了广东省科技工作专题片。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省长王曦宣读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黄坤明、王伟中、黄楚平、林克庆、孟凡利等省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和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徐义刚、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代表高文等作交流发言。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各地级以上市。省委常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各地级以上市及省委横琴工委、省横琴办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省有关人民团体和有关在粤高校、省属企业、中直驻粤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科技厅领导班子成员,部分实验室、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国家科学技术奖我省获奖代表,部分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及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等参加会议。
二〇二三年度广东省科技奖揭晓 深圳七十八个项目获奖创新高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有218个项目(人)获奖。深圳市获奖项目共78项,占省奖获奖数的35.8%,较上年度增加4.4个百分点。其中,自然科学奖1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技术发明奖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50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34项),科技合作奖2名,青年科技创新奖5名,科技成果推广奖4项。
总体来看,我市三类奖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67项,较上年度增加10项,获奖数创历史新高,占省三类奖项获奖数的38.5%,较上年度提高5.7个百分点。我市三类奖项主要完成单位分别为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获奖领域集中在计算机软件与信息管理,动力、电气与民核、机械等。
市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亮眼的成绩单彰显我市创新主体勇攀高峰的强劲动力,全市内外联动的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为创新主体取得尖端成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2023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省仅1项)由鹏城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获得,该项目已经支持了一批先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对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三类奖项一等奖牵头获奖项目为12项,较2023年的7项,增长71%,尤其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3年度牵头获奖项目为4项,2022年度仅为1项,我市高校、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8项科技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生物有序性的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双离子电池器件及关键材料研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人-机-环三元协同的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南方科技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青年科技创新奖2项。化学系刘心元讲席教授团队凭借“不对称催化自由基化学:基础与应用示范研究”在化学组斩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郭传飞教授团队凭借“高性能电子皮肤及其与人体的融合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深圳大学2023年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申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61项,成功受理61项,最终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3项,获奖数创历史新高,获奖率2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青年科技创新奖2项和科技合作奖1名。
2023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较上年度增加8项,深圳企业参与各领域科研的主动性与广泛性进一步提高,创新研究视野和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市发展“20+8”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此次颁奖,中广核、易瑞生物、深信服、硅格半导体、江波龙电子、欣旺达、创维、迈瑞等企业均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