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更好发挥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作用 主动对接香港澳门发展策略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4-10-09 12:1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港味老字号“香港老字号米其林餐厅”、时尚品牌“大中华首店潮牌”、海外鲜货“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今年1月26日,中英街改造工程首批亮相的桥头街,经过全面升级换代再现活力。华灯初上,“夜游”中英街,则是另一番梦幻景象,造型独特的鱼灯和灯笼点亮街角,也能解锁“购物天堂”中的深夜食堂。一季度,中英街游客通行总量约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24%。

  长250米、宽仅4米的中英街,一面深圳,一面香港,形成独具特色的“一街两制”人文景观。125岁的它似一条纽带把深港两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见证者。深圳始终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更好发挥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作用,主动对接香港、澳门发展策略,推动在科技创新、贸易、教育、医疗、旅游等各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努力为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海陆空齐发力 珠江口东西两岸联系更紧密

  一桥飞架连三地,横空跨海跃伶仃。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连接了珠海、香港与澳门;2024年6月30日,历时7年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大湾区又一个新地标跃出海面,宛如巨龙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串联起深圳、中山两座城市,让“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

  内联江水,外通大洋。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开启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篇章。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推进两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搭起一座又一座跨海大桥,串联起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群。

  3月25日,一批电烤箱等家用电器,以“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在中山外贸码头办结通关手续,经驳船“穗海韵688”运抵蛇口港后,再由国际货轮运往印度、法国等国际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内原本受限于水网航道水深不足的各支线码头,在“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助力下,实现港口间信息互联互通、海关监管互认,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建成。据统计,“大湾区组合港”已累计开通线路37条,平均压缩货物堆存期66%,享惠企业超5000家。

  建设重大合作平台 科技创新开新篇

  9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百强科技集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二位;今年2月,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有限公司在香港科学园正式揭牌,打造面向全球开放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窗口,搭建粤港澳学术、科研合作交流的平台,深化粤港澳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的载体。

  深港科技合作开花结果。2023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地处深港交界之处,具有“一国两制”下“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2023年12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首次将“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确定为前海的战略定位之一,为深港合作按下加速键。

  不久前,来自河套合作区的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向海外成功交付超导量子芯片的企业。产品已相继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过半。“我们不仅在此建有先进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心和芯片生产线,还实现从量子芯片到整机及算法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量旋科技创始人兼CEO项金根表示。

  如今,河套合作区内高端科研资源不断聚集,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成果逐渐显现,目前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过160个,汇聚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项目10个、1.5万余名科技科研人才,园区企业和机构取得系列重大成果,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已成为大湾区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和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重要平台。

  宜居宜业更宜游 “双向奔赴”成常态

  在深圳的各大精品超市选购商品,在商场品尝各类中式新茶饮,或者在街头品一杯花式咖啡……国庆假期,奶茶咖啡加烧烤,成为港人在内地消费中最喜爱的组合餐品;另一边,在香港的茶餐厅品尝菠萝油猪扒包,在星光大道散步打卡,抑或登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内地游客也正在上演一场Citywalk,沉浸式领略中西合璧的风土人情。

  口岸人潮涌动,“双向奔赴”换城游日益热络的背后,是深圳率先探索跨境支付新模式,构建起数字人民币、移动支付、刷卡、现金等多门类、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全方位便利两地居民跨境消费的同时,在落地“金融支持前海30条”金融政策基础上,加快塑造以“服务通”等为代表的深港金融合作“六通”新格局。

  跨过深圳河,筑梦大湾区。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的办公室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第一高楼,站在落地窗旁可以一眼看到对岸的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了深港的联系,也便捷了来深创业的港青,舒糖的创始团队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不乏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和研究生。

  深圳不断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目前,港澳居民来深就业交流更加便利,12个领域37项境外职业资格实现跨境执业便利,深圳对港澳青年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累计落户10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11家香港律师事务所在深圳设立代表机构,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律师215名、位居大湾区内地9市第一。

新闻链接.gif

深中通道通车百日 总车流890万车次


深中通道圆满完成首个黄金周假期“大考”。

  10月7日,是深中通道通车的第100天。8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数据显示:深中通道通车百日总车流达890万车次,其中10月1日到10月7日,深中通道总车流约106万车次,10月1日车流15.5万车次,创开通以来单日新高。

  作为当前珠江东岸“深莞惠”与西岸“珠中江”两大城市群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通车后车流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成为“湾区新顶流”的绝对担当。

  国庆黄金周刚过去,但中山的李先生向记者说起自己研究出来的“深中通道‘逛吃’攻略”,依然意犹未尽。“走深中通道,直达深圳宝安,首先来到甲岸村,这里不仅有着众多本地老餮爱食的老字号,也有频频出圈的‘网红’美食,村里还保留了不少充满复古气息的建筑与小道,很适合拍照打卡。下午到盐田夜市,近百个食品摊档及百货摊档沿着街巷摆开,可以一直逛到接近凌晨。”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深中通道带来的庞大客流,国庆黄金周(截至7日12时)中山市累计接待游客341.38万人次,较2023年按可比口径上升102.36%,实现旅游收入19.68亿元。

  广州广之旅相关负责人官键告诉记者,深中通道自开通以来,一直受到游客热捧,在他看来,深中通道正在重塑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市场。目前,无论是传统旅行社、旅游团,还是各类网络流量的关注点都在深中通道,这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旅游资源整合提供良好的契机。“大湾区城市联合推出旅游线路和产品,从以前的规划变成了现实,联动城市旅游资源的‘一日游’‘周末游’套餐,正在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出游选择。”

  开通100日,深中通道不仅显著提升了跨珠江口通道的通行能力,加快了珠江口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的流动,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也将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大桥经济”正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更多合作空间、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

省人大常委会出台法律服务相关决定促进湾区融合发展

  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力构筑新时代法治高地,近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明确,支持粤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试点和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港澳律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试点。支持律师事务所与港澳地区、外国律师事务所加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跨境争议解决等合作,在港澳和国外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决定》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公证机构开设涉港澳企业公证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海外申请、对外投资、股权转让等多方面综合公证服务。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探索与港澳建立公证行业之间相互委托调查核实机制。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惠民举措,探索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申请法律援助的工作机制。

  根据《决定》,人民法院应当推动健全涉港澳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发布。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探索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注册的港资、澳资企业选择港澳作为仲裁地和适用港澳法律解决合同纠纷。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检察机关、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益组织等整合力量资源,探索与港澳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机制。

  《决定》还提出,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出台便利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的境内外法律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的举措。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