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与法国文化交流结出硕果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4-10-08 12:1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

  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项目之一,当地时间10月4日至6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巴黎会议宫连演4场。《咏春》赴法演出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驻法大使馆将《咏春》演出纳入使馆国庆相关招待庆祝活动。《咏春》为媒,架起友谊之桥,为中法交流合作更上层楼增光添彩。

  2024年,深圳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勇当中外文化交流先锋、不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与法国驻华大使馆、驻穗总领事馆等联系沟通,整合各界文化艺术资源,在文化、艺术、教育、出版等方面“多点开花”,结出中法文化交流、中西文明互鉴的丰硕果实。心相连,情相惜。深圳与法国,没有距离。

  深情相拥 文化之春艺术节多项活动落地深圳

  今年4月,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驻穗总领事馆在深圳木星美术馆举行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之中法文化之春华南地区新闻发布会。《视界之城》展览开幕式同步举办。展览汇聚了39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街头艺术家上百件作品参与展览,共同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其中,6位来自法国的国际艺术家和3位中国本土艺术家根据深圳特色进行现场创作,为中法文化友谊注入新的艺术能量。木星美术馆创始人吕红荣说,这次展览强调街头艺术的活力与创新,与深圳城市文化气质不谋而合——年轻、创新、国际化。

  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由中、法两国联合举办,始于2006年,是开展文化艺术合作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项重大艺术盛事。自2010年起,深圳积极参与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先后引进了包括古典音乐、展览、电影、现代舞等法国现代文化艺术,起到了引领专业艺术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作用,成为深圳市民期待的重要艺术活动。

  今年,在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合作框架下,深圳组织了多项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

  4月5日,首次访华的法国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来到深圳音乐厅,他们为深圳观众带来了巴洛克时期的名家名曲,包括音乐巨匠维瓦尔第、“清唱剧之父”亨德尔、法国“抒情悲剧”形式歌剧开创者让-巴蒂斯特·吕利、“18世纪法国头号作曲家”拉莫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

  3月至6月期间,“阿尔丰斯·穆夏——大型回顾展”在海上世界艺术中心举行,展览展出穆夏在法国、美国以及捷克时期创作的原版代表版画、水彩、素描真迹200多件。

  7月,“驿马在西方——旅法华人艺术家郭成东个展”在深圳木星美术馆开幕。旅法华人雕塑家郭成东先后在中国鲁迅美术学院和法国凡尔赛美术馆学院学习,受到欧洲与中国艺术的多重影响。展览共展出24件雕塑、装置等不同时期和材质的作品。

  作为深圳设计的一张名片,深圳设计周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力。今年深圳设计周的“主宾国”正是法国。

  今年5月,“城市互联——中法当代建筑展”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呈现32组中法当代建筑师的经典设计作品,带来近百件建筑代表作,体现两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丰富实践及互联互通,引发有关建筑未来的思考。

  记者还了解到,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在中国有事务所,参与设计深圳歌剧院。深圳歌剧院这座中法文化合作的“结晶”,是位列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首的项目,承载着塑造深圳城市文化新名片的期望,也寄托着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深圳加强与法国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奥赛美术馆、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等联系,不断推进建立馆际合作关系、场馆建设运营、联合策划展览、藏品数字化发展、观众服务提升等合作事项。

  交相辉映 翻译出版让中法文脉紧密相连

  2023年11月20日,深圳读书月“诗意历险与灵魂共鸣——中法文学专家对话”在中心书城举办。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领事白川鸿在活动中说:“我们因读书月而欢聚一堂,交流阅读带给人们感动,享受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历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书籍,沉淀着文明,让远隔山海的读者可以在饱含人类生活悲欢离合的字句间,读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信念和胸怀。深圳出版社(原海天出版社)是国内最早进入法国出版界洽谈图书版权贸易的中国出版社之一。

  自1998年以来,深圳出版社已出版了近200本法语作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传记、漫画、学术著作等类型,数量为全国出版社之最。得益于深圳出版社以及深圳出版社“胡小跃工作室”负责人胡小跃的推动,如今法国最新出版的不少文学作品都会第一时间被引入中国。

  除了引进文学作品,近年来,深圳出版社还举办了一系列中法文化交流活动。

  2014年,深圳出版社邀请法国作家菲力普·福雷斯特来深圳举办《薛定谔之猫》文学研讨会;2017年,设立“中法讲书团”,轮流在中国和法国的书店、书展、图书馆、文化沙龙介绍海天版法国图书和深圳读书月,宣讲深圳的文化建设与成就。

  今年,深圳出版社中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中法讲书团”亮相2024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活动以“60年,法国文学在中国”为题,聚焦中法建交以来的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

  高校互动 法语爱好者在深圳有了“根据地”

  今年9月,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迎来了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的37位国际交换生。他们来自法国、德国、阿根廷等10个国家,将在深圳大学度过为期半年的学习生活。

  作为深圳大学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开金融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办学先河,成为中法两国教育合作与文化交融的典范和缩影。

  在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开学典礼上,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表示,作为响应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闪亮成果,深大南特金融科技学院的成立与发展见证了中法两国教育合作的深化与拓展。法国高等教育署广州中心负责人认为,深圳大学锐意改革,与法国合作的项目已经是中国东南部著名的项目之一。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深圳的青年聚集地——高校,也是中法交流的“文化阵地”。

  2023年4月10日,深圳法语联盟在深圳大学正式揭牌,这是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14家法语联盟。作为深圳大学与巴黎法语联盟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中法文化交流及法语语言培训机构,深圳法语联盟旨在通过开展高品质法语课程培训、举办法语文化活动等,推广法语、法语国家文化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深圳法语联盟服务的对象不仅是深大学子,而且是深圳市乃至大湾区所有对法语、对法语区文化感兴趣的学子及社会人士。联盟首要任务就是为大家提供从入门到高阶乃至最权威的、优质的、完整的法语学习课程体系。此外,得益于深圳法语联盟与在深法资企业、法国工商会的频繁互动,同学们还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实习就业机会和去往法语国家和地区深造学习及交流交换的机会。

  除了法语联盟和南特金融科技学院,深大还与12所法国高校签署了校际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硕士,以及学生长短期交换。这些合作增进了两国师生的交流和友谊,也增进了深圳大学与法国高校的相互了解和借鉴,为中法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再添新彩。

转存图片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巴黎巡演圆满收官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巴黎大受欢迎,场场演出都吸引众多观众。

  巴黎当地时间10月6日下午,在一片欢呼声和意犹未尽的掌声中,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圆满结束了在法国巴黎的演出。当地时间4日至6日,《咏春》在巴黎会议宫连续演出4场,引发热烈反响,当地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在巴黎掀起一股“咏春热”。继在英国伦敦大获成功后,《咏春》在巴黎也实现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法国观众和专业人士赞不绝口

  从武学招式到高手对垒,再到快意江湖,《咏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手段完美融合,塑造了平凡英雄“追梦”的故事,打动全场观众。

  首演结束后,中外嘉宾纷纷点赞,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更是为《咏春》打出了110分。他认为,《咏春》登陆巴黎,为法国民众深入了解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打开一扇窗户,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作出积极贡献。

  法中友协联合会会长拉巴特盛赞《咏春》,称这是他在法国看过的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德国联邦芭蕾舞团发言人、德国坦兹·哈尔兹舞团艺术总监被《咏春》的艺术水平震撼,表示想把《咏春》引进到德国演出。马耳他地中海会议中心暨国家大剧院主席在看过《咏春》后,也急切地想把它引进到马耳他。“文化是两国沟通最好的窗口,也是拉近两国民众距离最好的途径。”

  演出期间,法国各大主流媒体从各个角度聚焦《咏春》。法国国家电视2台提到,“《咏春》不仅是一场融合了舞蹈与戏剧的表演,更是来自亚洲的文化盛事。”法国国家新闻台称《咏春》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精妙呈现。法国论坛报社长认为,《咏春》让法国观众了解到了中国文艺发展的真实水平。

  继今年在深圳坪山看过《咏春》后,法国资深媒体人阿兰-萨姆·费德罗夫斯基在巴黎二刷了该剧,但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看多少遍都不嫌多,真是太精彩了。”

  商演模式再获成功

  此次《咏春》赴法国演出,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4场演出门票炙手可热。

  “在西方国家树立文化品牌最好的途径就是商演。商演是对一部文艺作品真正的检验,只有商演成功才算是作品得到市场认可,才算是有效的对外传播。从《咏春》在巴黎演出这几天当地观众及主流媒体的反馈来看,其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对中国文化内核的展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手法,深深打动了法国观众,《咏春》在巴黎的成功在意料之内。”《咏春》在巴黎演出的承接商——法国雪映碧丝制作公司总裁、制作人Lucy Lee说。当初,正是凭着对欧洲市场的了解和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敏锐,Lucy坚持将《咏春》引进到巴黎。“遇到《咏春》,我感觉很幸运。”Lucy说。

  现场看到法国观众对《咏春》的追捧,巴黎会议宫剧院负责人Jean很满意。“我非常高兴会议宫剧院能接待《咏春》这样优秀的中国舞剧。”在他看来,《咏春》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推广运作,说明了制作团队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毫无疑问,从谢幕时观众席上响起的掌声、欢呼声和大家对《咏春》的评价来看,法国观众对《咏春》是非常认可的,《咏春》具备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实力和吸引力。”

  深圳城市形象出圈

  戏内,法国观众被《咏春》舞武融合、双线索叙事、“咏春拳”“香云纱”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戏外,他们被深圳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打动。

  “我在《咏春》中看到了深圳。”凡尔赛宫歌剧院院长劳伦特在观看演出中感受到了深圳的现代化气息。演出中呈现的图像不仅映射出深圳的城市形象,更让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在他眼中,深圳就像一颗正在升起的星星。

  法中友协联合会会长拉巴特赞叹深圳澎湃的文艺创作活力以及《咏春》为中国文艺发展作出的贡献。“深圳与法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法国年轻人开始认识到深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他们愿意去深圳发展,也对在深圳发展充满期待。”拉巴特说。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让·努维尔6日现身《咏春》在巴黎的压轴演出。让·努维尔是深圳歌剧院的设计者,这一在建项目位列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首,是深圳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看完上半场演出,让·努维尔表示,《咏春》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过去,但折射出了当下的时代内涵和深圳的城市精神。“《咏春》由深圳出品,其开创性的叙事特点符合深圳创新性的城市内涵。”让·努维尔表示,深圳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创造力更是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发展,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深圳经济与文艺实力并驾齐驱。”

  因为《咏春》在巴黎大受欢迎,这几天深圳成了当地主流媒体和观众口中的热门词。

  看到《咏春》在巴黎掀起的中国文化潮,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咏春》编剧冯双白表示,此次《咏春》出海带来不少启示,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有价值观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情和视觉审美上的共赏,这些《咏春》都做到了。

  随着在巴黎4场演出的结束,《咏春》总演出场次已刷新至208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咏春》不仅向法国当地主流人群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成果和高水平的深圳文艺精品,也再一次在国际艺术舞台与国际演出市场上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