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中的深中通道西人工岛。
“太震撼了,双向八车道的隧道真气派!”“这人工岛建得可真漂亮,有种热带沙滩的感觉”……25日,市发展改革委组织10余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现场考察深中通道,了解这项世纪工程的建设情况,2个多小时行程满满,大家先后前往东人工岛、深中大桥、西人工岛等处,感受大湾区新地标带来的震撼。
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
钢铁巨龙腾湾区,长虹卧波架通途。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座历经7年前期筹备、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工程质量通过“大考”。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已交工验收,但工人们依然在进行附属设施的完善工作。
代表和委员们纷纷拿出手机,用拍照和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
“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深中通道的建设,但真正来到桥面上,感受完全不一样,太壮观了。”市人大代表潘艺说。
在市政协委员但红学看来,深中通道不仅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这样恢弘的工程,从决策到实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背后是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为支撑。”
“不可能不为之震撼,不可能不为之自豪”
“这里就是深圳和中山的交界处。”深中通道党综部黄明标指着深中大桥的某处给现场的代表和委员们介绍,天上云卷云舒,海面波澜壮阔,船舶往来不息,远处深中大桥的红色字样十分醒目。
市人大代表樊成玮虽然此前去过珠海工厂参观过,但看到单向四车道的桥面还是觉得很激动,“不可能不为之震撼,不可能不为之自豪,大桥飞跨伶仃洋,恰逢通车在即,有一股龙年龙腾的气势”。樊成玮家住深圳市南山区,早些年在中山买了房产,过去需要走虎门大桥,开车得两个小时,而刚刚他大概估测了一下,“从门对门,只需要40分钟”。
在海底隧道完成一次穿越之旅
市人大代表黄翔表示,自己晚上约了人吃饭,本来还担心下午来深中通道,晚上返程会赶不上。但看到一路坦途,如此畅通,也让她放下了心。“过去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这么聊着天就过来了,这么近,那么美。”
跨越伶仃,海上天路。黄翔拿出手机给记者看朋友给深中通道写的诗。车窗外,全长6845米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车辆行驶在18米宽的单向四车道中,却丝毫不觉得局促,反而十分开阔宽敞。隧道口上方独特的减光结构设计,光线由明转暗舒适转换,隧道顶端的天幕上还有动态的蓝天白云。
谁能想到我们在海底呢?不到十分钟,车辆顺畅地在海底隧道完成一次穿越之旅。
深中通道助力前海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联通珠江口两岸的“深中通道”即将迎来正式通车,位于珠江口东岸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仅需20分钟车程就能直达珠江口西岸,为前海与中山、广州、珠海、江门等大湾区产业集聚、城市融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依托深中通道,前海将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开放,更高能级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以现代服务业立区的前海,主导功能包括金融服务、法律服务、设计服务等,其服务链和创新链将通过深中通道得到极大程度延伸,并与珠江西岸的制造链实现更好对接,既能加快实现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还能助力大湾区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网络体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时鲲表示。
产业“通脉”,扩大服务业辐射半径
现代服务业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具有广泛的区域辐射力带动力。深中通道通车带来的时间半径缩短,将助力前海服务业半径再度扩大。
在前海,服务业占GDP比重超七成。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目前,前海已经基本形成了高端引领、集约发展、辐射示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正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金融服务枝繁叶茂,科技企业倍增涌现。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说,最近在前海的企业座谈会中发现,参会企业有近20家年均增速超50%,其中有4家是数年倍增式发展。
跨境“畅流”,助力湾区融通发展
去年发布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到,前海要对标一流创建宜居韧性智慧枢纽新城,畅通深港跨境交通体系,建设更加畅达连通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通网络。
会展业和商贸物流是前海优势产业之一,吸引比亚迪、领潮、马士基、中外运、东方嘉盛等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巨头汇聚于此。深圳深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瑞国提到,深中通道将极大便利跨境物流业务发展。“在深中通道开通后,他们能够在半天内就完成出口退税凭证操作,时间成本节约超50%。”吴瑞国说。
物流兴则商贸旺。前海作为深圳跨境电商出口货物的重要通道,不仅拥有海陆空铁港的“顶流”交通配置,还依托深圳西部港区连接蛇口港、妈湾港、赤湾港三个码头,毗邻香港,实现广州、深圳、香港大湾区三大枢纽机场全覆盖。数据显示,前海“扩区”以来,跨境电商产业规模翻了3.7倍。深圳运作的6个跨境电商监管场站有3个在前海,处理跨境电商货量约占全市95%。
“可以畅想,在‘大桥经济’助力的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下,‘人财物数产供销创’,即人力、财力、物力、数据、生产、供给、销售和创造等要素将得到更高频的流动,尤其是以深圳和香港为策源的跨境流动,将更好助力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时鲲说。
宝安携手珠江西岸共赴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桥飞架联通珠江东西岸,湾区融合加速续写新篇章。
深中通道作为跨越伶仃洋的“交通脊梁”,联通着“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使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真正形成。通车后,宝安作为深中通道进入“深莞惠”组团的第一站,更多的资源要素在此集聚,将发挥自身优势携手珠江口西岸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总部+中山基地”半小时互通
当前宝安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沃土,以打造科技企业梯队、升级创新产业空间等举措,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涌现出了影石、韶音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公司总部在深圳,其中一个生产基地位于中山,另外公司位于珠海的办公大楼中心正在建设中,深中通道的开通实现了深圳到中山半小时互达。提高货物运输效率的同时,提升物流速度,实现了更低的运输成本,从而提升产品研发的实用性和市场响应速度。”影石创新联合创始人陈永强介绍。
“深中通道开通后,宝安总部与中山基地的联系将会更为紧密,可以大幅降低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运输、人力、时间成本,同时补充企业高速发展中带来的产能缺口,全面提升洲明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洲明科技总裁办公室主任廖广南表示。
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交流更加密切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宝安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举行低空经济投资推介会,率先出台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10条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建设启用全国首个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已初步形成经济规模和产业链条,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产品门类齐全,汇集了丰翼科技、凌悦航空、科卫泰等众多低空经济领域头部企业,为宝安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动能。
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工业级无人机系统提供商。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张野平表示,“我们有一些供应商在深圳、东莞等地方,深中通道开通后,物流时间大幅缩短,能迅速满足我们对供应链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产品交付和后续服务保障的时间周期。”
“大湾区有着丰富的低空出行场景,深圳处于湾区的核心地理位置,市场前景广阔。相信深中通道的开通也将促进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张野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