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结出成果,首批3家医院通过认证。昨日,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授牌仪式在深圳前海举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3家医院获得授牌,成为“《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认证医院”,宣告该标准迈出“落地”的第一步。
2020年,中央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深圳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定标准体系。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积极进行探索,委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牵头成立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编制出《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2022年2月,该标准以97%的得分率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权威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徐小平介绍,该标准体系既是内地“三甲”标准的升级,也是国际标准的融合。中心成立了评审员培训与发展专家组,有111名境内外医院评审认证资深专家通过考核,其中内地71名、港澳地区40名。
该标准公布后,很快得到全国医院的响应。去年3月,13家医院开始参与首批认证,其中5家来自深圳,4家来自香港,2家来自广州,北京、珠海各有1家。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员对标准每一款进行评判,根据医院满足条件,给出评价结果。每款评价分为:优秀、良好、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和不适用6个等级。认证结论分为三种结果:通过认证、有条件通过认证(延迟决策)、不通过认证。
最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3家医院“拔得头筹”,率先通过认证。认证有效期为四年,意味着每4年要“复审”一次,强调持续改进。
对这3家医院来说,今后与境外医疗机构开展业务交流将更加方便,而最“立竿见影”的好处是,可以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认可,购买了国际保险的客户可直接在医院“刷商业医保”看病。认证标准已经获得了英国保诚投资信贷保险公司、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万欣和(上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安盛集团4家商业保险公司的支持。
评审员陈虹表示,认证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患者安全提升和持续改进,以保障医疗机构内工作人员、患者和其他访客安全。获得本标准评审认证的医院,证明该院的医疗质量、患者安全获得国际认可。
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即将投用
记者昨日从深圳前海泰康医院获悉,经过4年的精心筹建,该医院已于4日正式完成竣工备案,标志着这家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打造、申请医保定点的高品质医疗机构即将投入使用。
据悉,深圳前海泰康医院由世界500强泰康保险集团与前海建投集团共同建设,总投资规划达50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100张。
记者了解到,在人才储备方面,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引进以医院院长陈旻湖教授为首的学科带头人近50人,他们均来自全国知名大学附属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医院学科设置齐全,开设近50个科室,第一批将重点建设消化病学中心、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泌尿与男科疾病中心、肿瘤中心等学科群。医院引进包括放疗“超级武器”瑞典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全球领先的外科手术设备美国直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将为医院的先进诊疗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该医院也探索新药新技术先行先试,为患者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