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年春光好,植树造林正当时。2日上午,我市四级人大代表来到龙岗区松子坑森林公园,共植“人大代表林”,市人大常委会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人大代表主题活动由此启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运龙参加活动,与代表们一同植树。
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植树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气氛热烈。代表们齐心协力植下100多棵黄花风铃木,为鹏城大地再添新绿。市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预计到明年春天,这些黄花风铃就能开花,成为森林公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戴运龙表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安排,把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主题融入全年代表工作,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代表的带头表率作用,带动全社会更好行动起来,形成推动绿美深圳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
戴运龙强调,“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污染防治攻坚、绿色生活方式、生态系统多样性、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环节,需要科学合理规划、一体统筹推进。我市各级人大代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好促进绿色发展的积极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把服务中心大局、共建绿美深圳同代表履职结合起来,为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代表们还调研了深圳国际低碳城,并开展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人大代表大讲堂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裴蕾参加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开展十大重点活动
鹏城四月,满目葱茏。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人大代表主题活动,并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的原则,组织十大重点活动。我市2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其中,通过植树造林、视察调研、代表问政等系列活动,发挥智慧和力量,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在绿色建筑中畅谈绿色发展
一个上午,代表们马不停蹄。先赴龙岗区松子坑森林公园,植下一片“人大代表林”,再到深圳国际低碳城,调研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开展人大代表大讲堂活动。
深圳建科院未来大厦是深圳近零碳实践案例的典型代表,在这幢绿色建筑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市建科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以“从心开始、点绿成金”为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叶青说,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从以物为中心的工业思维转向以人为核心的生态思维,重塑绿色人居价值观,重新定义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城市的青山,是可呼吸会生长的生命体。
随后,代表们围绕绿色发展展开讨论。大家认为,深圳是创新之城,要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十大重点活动助力绿美深圳建设
包括共植“人大代表林”、开展人大代表大讲堂在内,此次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人大代表主题活动立足深圳实际,组织了十大重点活动,贯穿全年的代表工作。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市人大常委会针对绿色发展组织一系列调研视察活动,通过对市绿色电力供应和能源转型情况、绿美深圳建设、饮用水源保护等调研活动,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绿色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结合今年立法计划,市人大常委会依托立法联系点,开展《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调研、立法座谈等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聚焦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代表建议,开展代表建议“回头看”,深圳人大代表专题问政会等活动,形成人大代表、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代表建议更好落实。
依托产业联系点提升经济“含绿量”
在产业分布集中、优势特征明显和代表普遍关注的行业产业设立人大代表行业或产业联系点,是市人大常委会近年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目前,这样的联系点已有17个,为“专业代表”履职搭建了“专业平台”。今年,这些联系点将围绕环境保护、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等举行一系列调研视察、意见征集、产业研讨等活动,实现行业产业发展和代表履职效力互促共进。
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市人大代表绿色产业联系点是全市首个经济类、产业型代表联系点,成立3年多来已推动解决了相关企业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成为深圳绿色发展的强助力。昨天,该产业联系点召集人、市人大代表陈寿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 “发挥代表作用,共建绿色深圳”的倡议。他表示,市人大代表绿色产业联系点将持续发挥作用,为提升深圳经济“含绿量”作出应有贡献。
我市绿电直接交易电量全省第一
当前,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逐渐成为能源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提升绿色电力消费能力更是其中重要一环。记者2日从深圳供电局获悉,2023年深圳市场化用户参与绿电直接交易购买绿电电量达5.90亿千瓦时,占全省绿电直接交易电量的23.35%,环境溢价金额超1600万元,为全省最高。
据了解,2023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授权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成立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旨在加快完善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的相关机制,进一步促进深圳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这也是南方电网五省区第一个绿电绿证服务中心。
绿证是指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客户对绿色用能的要求愈发严格,如果没有绿电绿证消费的相关证明,我们需要额外支付更多代价才能拿到订单。现在绿电绿证的市场波动还比较大,中心的成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华生电机(广东)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绿电绿证交易的专业性、复杂性往往令部分有需求的企业望而却步。“我们一是密切关注了解并帮企业解读好国内外绿电市场政策变化;二是推动绿电绿证交易机制创新,解决好企业用电消费核定的问题。”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总经理谭波表示。
在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深圳供电局还研究出一套在“双碳”目标框架下可实施、有成效的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以服务深圳市和大湾区企业为主要目标,以“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为工作开展的主要框架。
其中“一个平台”即深圳市“绿电历”平台。该平台已具备展示交易指引、市场资讯、绿电绿证交易最新政策、南方区域内绿电交易情况等功能,解决绿电绿证交易供需信息交互不畅的问题。
深圳作为我国外贸大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及“双控”转变的试点城市,未来绿电绿证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下一步,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将常态化为供需双方提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咨询、绿电绿证交易撮合会、综合能源服务等一站式优质便捷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持续优化深圳市营商环境。
深圳发布市级首个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
记者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该局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深圳市首个市级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6年,全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将率先推行碳中和。
据悉,《方案》旨在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鼓励和规范深圳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工作,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新方式,助力深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案》明确深圳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基本原则,确定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机制的主要目标、实施范围、碳中和实施要求以及保障措施,构建了“2+N+3”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体系。
“2”是制定了分阶段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机制建设目标。《方案》明确,到2024年,深圳初步建立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指南和排放核算标准,打造示范案例。到2026年,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将率先推行碳中和,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型活动的碳中和参与度和能力将显著提升,形成全面、有序的长效机制。
“N”是明确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的实施范围。《方案》所指大型活动,是指深圳市管辖区域内(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参加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较大规模聚集行动,包括演出、赛事、会议、论坛、展览、宣传等,中小型活动也可参照《方案》执行。《方案》强调,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组织的大型活动为重点,优先委托符合要求的技术机构开展评价工作,确认实现碳中和。
“3”是《方案》提出了三级工作文件体系,涵盖顶层设计、执行指南和细节把控三个方面。《方案》明确,大型活动组织者根据有关要求,分别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举办阶段和收尾阶段开展不同的碳中和实施行动,并按照深圳地方标准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照《方案》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大型活动碳中和示范案例,进一步探索对接国际标准、符合国家要求、具有深圳特色的大型活动碳中和长效机制,推动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深圳两项自然教育活动获“梁希科普奖”
中国林学会日前公布第十二届梁希科普奖评选结果,深圳两项自然教育活动喜获科普活动类奖。梁希科普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林学会申请设立的面向全国、代表我国林业和草原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梁希科学技术奖”的4个重要组成奖项之一。
“保护区红树讲堂跨学科融合实践系列活动”由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办。2022年以来,保护区管理局响应“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要求,联合深圳市教科院,牵手中小学共同开展红树讲堂跨学科融合实践系列活动。活动以红树林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双师课堂”“云课堂”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红树林,深入探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跨学科进行童诗、自然笔记、绘画等现场教学与创作,参与者超36万人次。该活动是国内创新开展的将保护区科普教育与学校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第五届琵鹭节小小减灾官之“皮皮历险记”科普游园活动,由深圳红树林基金会举办。一系列趣味互动环节,让市民在游园过程中了解各类气象灾害,以及对鸟类为代表的生物的影响,唤起大家对气候和气象的关注,提升防灾减灾意识,感受候鸟的迁徙不易,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2023年12月,活动举办两天就吸引了超过1500人参与。活动寓教于乐,提升了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知识性,许多家长与小朋友表达了对活动的肯定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