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出口实现“31连冠”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4-01-17 11:5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据深圳海关1月16日发布的消息,2023年深圳外贸总值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创历史新高,居内地城市第二位;其中出口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连续31年居首位。深圳外贸占广东省46.6%,拉动全省外贸2.6个百分点。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外贸是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不稳定等挑战,深圳顶住各种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外贸保持较高增势,实现规模稳、结构优,出口实现31连冠,展现出超强韧性。这与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市场主体不无关联。

  去年以来,深圳以有效的政策举措抓好生产、投资、外贸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聚焦稳企援企利企,实施市场信心提振行动,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全球市场中抢占发展先机。

  “新三样”领跑,外贸亮点纷呈

  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整车总装车间内,一台台崭新的汽车“走”下生产线,销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023年深圳外贸以“新三样”最为突出。得益于深圳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研发创新能力,以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深圳外贸产品“新三样”,在海外持续走俏。据统计,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887.6亿元,同比增长33.9%。

  “新三样”出口的火热,离不开深圳多年来持续的科技创新,不少本地企业依靠强大的产品力,不断进军并占领欧美等发达市场。深圳大力推动“20+8”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制造业向实向高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

  深圳机电产品出口优势稳固,消费电子及其中间品位居全国首位。据统计,2023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1.7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72.6%。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支柱产业,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设备等高精尖的制造业进出口占深圳外贸总值近一半。

  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已成为深圳稳外贸的重要力量。目前深圳已实现跨境电商监管全模式运行,在全国率先实施集约审单、审单快放等便利化改革,实现90%以上的跨境电商包裹自动放行。深圳的跨境电商在产业规模、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创新业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深圳“五个中心”建设和外贸“新三样”出海的重要支撑。

  外贸基本盘稳,企业信心足

  外贸稳,深圳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据统计,2023年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65.7%,比重高出全国同期水平12.1个百分点。华为、嘉泓永业、越海全球、荣耀等民营企业主力作用突出。同时,比亚迪、荣耀、传音、大疆等深圳本地龙头企业稳住外贸基本盘,开拓市场成效明显,拉动深圳整体出口增长2个百分点。

  基本盘稳固的同时,企业信心也明显回升,贸易自主性持续增强,深圳传统的保税物流等业态得到了良好发展。2023年,深圳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同比增长14.4%,规模达到2.08万亿元,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得益于深港跨境运输恢复常态,深圳仓储综合成本优势凸显,越海全球、朗华、嘉泓永业、飞力达等头部供应链企业将部分仓储分拨业务迁至深圳,深港物流一体化优势继续显现,2023年深圳的保税物流进出口同比增长5.2%,占深圳进出口总值的23.7%。

  “海空港畅流计划”“大湾区组合港”等举措,让深圳口岸“物流链”更畅通、贸易更便捷。海港、空港出口货物周转效能提升20%至45%左右,组合港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并延伸至粤西地区,平均压缩货物堆存期66%,享惠企业超5000家。全面推行“免跑腿、零接触、网上办”等政务服务,企业备案时效提升一半以上,2023年深圳关区新增报关单位备案1.98万家,外贸新动能培育土壤更丰富。

  在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深圳生产和消费需求也持续恢复,带动相关产品进口增长。2023年深圳进口消费品、半导体制造设备、大宗商品分别为1349.1亿元、301.6亿元、23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316.2%和56.8%。

  “一带一路”贸易伙伴优,“朋友圈”扩大

  借助TIR直达国际跨境公路、中欧班列(深圳)等贸易新通道,发挥港口、口岸区位优势,深圳通过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扩大“朋友圈”,在全球价值链中打响“深圳品牌”。2023年深圳对主要贸易伙伴保持增长,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占比提升。据统计,2023年深圳对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合计3.04万亿元,同比增长4.4%。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占33.6%,提升1.1个百分点。

  去年,深圳先后开通两条粤港澳大湾区TIR直达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货物从深圳的发货仓库到运抵国外的收货仓库,仅一次装货、施封,10天左右可抵达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保障多边贸易的安全性,线路的开通为深圳至中亚打通了继空运、海运、铁运之后的第四条货运通道,助力深企畅行“一带一路”。

  此外,中欧班列(深圳)拓线增量,先后开通跨境电商专列、精品快速班列、汽车专列等定制班列,为深圳的电子产品、电商货物等高价值品类提供高时效性、高稳定性的出口通道,推动中欧班列(深圳)高质量发展。

转存图片

广东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 深圳进出口值规模占广东总值逾四成

  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23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值达7.95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深圳进出口值达3.87万亿元,增长5.9%,规模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46.6%,创历史新高。其出口值达2.46万亿元,增长12.5%,规模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据介绍,2023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先后出台支持广东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18条、推动全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20条措施,多层次、多角度立体支持广东稳住外贸基本盘。海关服务广东重大项目建设,对进口设备“即到即检”,对符合条件的进口大宗能矿商品“先放后检”“快检快放”,压缩通关时间超一半。海关还扩大“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覆盖范围,缩短货物平均堆存期3天以上,累计开通航线57条,2023年运输货物超48万标箱,同比增加40.6%。

  同时,广东省内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创新打造全球中心仓支持出口货物多模式拼箱出境。并且,“一企一策”对接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供应链总部项目,打造电商出口“嵌入式”监管模式,实现高效验放、读秒通关。2023年,广东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258列,同比增长约30%,开行列数首次突破千列大关,进口回程班列同比增长超1.3倍。

  深圳海关副关长潘楚雄指出,通过深化“海空港畅流计划”改革,海港、空港出口货物周转效能提升20%至45%左右。深圳海关方面大力推进“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并延伸至粤西地区,平均压缩货物堆存期66%,享惠企业超5000家。通过“深圳蛇口港—湛江港”“深圳蛇口港—江门高新港”等组合港线路,广东东西两翼城市的港口实现与珠三角的无缝衔接,形成“两港如一港”、“一港多区”的港口群格局。

  深圳机电产品优势稳固,“新三样”出口动力强劲、表现亮眼。潘楚雄表示,深圳海关方面对于支持“新三样”扩大出口的主要支持措施包括:创新监管模式,加强合规引导;建立风险监测点,提升企业预警应对能力;开通绿色通道,拓宽物流大动脉。

  对于锂电池,深圳海关方面探索试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检查验证+合格保证”查检模式,属地危险货物包装查检时间缩短超50%,企业库存周转率提高75%。深圳海关方面还联合企业开展欧盟电池新规研究,助推欧盟采纳意见修改14项要求,助力2023年广东锂电池出口1088.5亿元,增长15.9%。

  记者了解到,2023年,深圳海关方面聚焦重点产业集聚发展需求,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系列措施35条,通过畅通“物流链”、优化“监管链”、提升“服务链”三链融合,持续夯实外贸发展基础。2023年,深圳海关方面保障超289.8亿元科研及高新技术设备安全高效进口;深圳关区106家对接的保税企业进出口超1万亿元,新增报关单位备案1.98万家,实现90%以上跨境电商包裹自动放行。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