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今年12月28日,全市存续商事主体422.3万户,同比上升7.3%,商事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1月1日-12月28日,全市新设商事主体56.2万户,同比上升26.4%。其中,新设企业30.6万户,同比上升14.6%;新设个体工商户25.7万户,同比上升44.0%。
这一连串亮丽的数据,彰显深圳对创业和投资者落地发展的吸引力。在深圳这片高质量发展沃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呈现勃勃生机。今年以来,深圳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33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着力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市新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44%
今年7月,全国首个线上全流程个体工商户纯信用贷款“个体深信贷”产品正式上线,个体工商户靠信用就能贷款,利率从以往的6%下降为4.9%。个体工商户刘畅获得深圳农商银行首笔10万元的授信。刘畅说:“我是一名来深圳经商不久的个体户,没有房产等资产可作抵押品,过去从银行贷款是比较困难的。‘个体深信贷’的推出,解决了我经营上的燃眉之急。”刘畅在手机上申请“个体深信贷”,3分钟就出贷款额度,用款审批加线上签约只花了20分钟左右,就把10万元贷款办妥了。昨天,记者再次采访刘畅,他开心地说,深圳的创新举措帮了大忙,如今生意一切按部就班进行,发展顺利。
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的引领和带动下,深圳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2条”、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等,创业投资者信心提振,2023年全市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增长,内生动力、经营活力、产业磁力持续增强。
今年的一大亮点是,全市新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44%,幅度很大,这与各方大力培育息息相关。市市场监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实施方案》,并推动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深圳市扶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降成本、稳经营、减负担、优环境等方面提出硬措施,让“小个专”发展壮大。
“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显示市场预期持续改善,投资信心逐步增强,发展路径符合今年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工作重点。”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商事登记与代码应用研究所所长赵涛说。据该院统计,深圳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平稳,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最强,新设商事主体同比增长28.0%。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之都,已成为科研与技术发展投资热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设商事主体同比增长达70%以上;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住宿和餐饮业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快速恢复,新设商事主体同比增幅均达到40%以上。
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36.1%
开放的深圳热情拥抱全球投资者。在本月召开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科勒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大卫·科勒说:“这是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城市,深圳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年中都非常亮眼。”
大卫·科勒的话,说出了不少外商投资者的感受。在“双招双引”目标指引下,深圳持续引入活水,吸引全球投资者来深发展。2023年1月1日-12月28日,全市新设外资企业7181户,同比增长36.1%。其中香港地区投资企业占比超过70%,港澳台地区投资企业共占约80%;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数量最多的前五位分别为美国、俄罗斯联邦、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共占境外来深投资企业总量的约四成,其中,俄罗斯联邦、马来西亚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显著,分别为159.5%和93.1%。
“深个宝”“深光彩”优化线上服务
28日,深圳市个私协会召开市个(私)协八届三次、市私协六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年度总结表彰会。27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家代表宣读《共创良好营商环境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承诺宣言。
个体私营经济在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推动科技创新、稳就业、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深圳,民营经济是最有活力、最富创新力和最具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为加快融入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更好服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市个私协会开发上线“深个宝”小程序,将协会长期稳定开展的社保集中办理服务得到延伸。2023年,协会注册“深个宝”商标,优化93项操作、新增7大栏目,广大会员通过“深个宝”即可实现在线开户、缴费、变更、增员、减员等20多项业务,过去必须现场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迎刃而解。今年以来,“深个宝”小程序用户达9.47万,累计处理各类服务12766次。
同时,市个私协会还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深光彩”小程序,广大个私企业可通过该小程序获取帮扶政策、办理商事业务、发布供求及用工信息。同时,“深光彩”与各大官方便民程序联通,提供医疗、出行、入户、教育、商事等入口,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为解决融资难,今年市个私协会还与建设银行、微众银行、华夏银行、农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深化合作,促成小微企业融资9000万元。
深圳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12月25日、27日,由魔方卫星研制的天目一号掩星气象探测星座8颗卫星分两批发射成功。该系列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气象数据服务,彰显深圳工业化微小卫星制造的强大实力。 深圳加快布局航空航天产业,初步构建了空天产业核心产业链,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空天产业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彰显深圳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圳正积极布局新领域、开辟新赛道,为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夯实根基。
聚焦前沿 源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深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在人工智能、网络与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储能、新材料等领域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前不久,鹏城实验室牵头构建的“面向6G无线高速接入原型系统及测试环境”取得阶段性进展,无线测试速率进一步提升至800Gbps,再次刷新业界纪录。为突破6G技术、抢占6G标准化先机迈出坚实一步。
颠覆性技术是指对传统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技术,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将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变革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颠覆性进步。比如6G技术,不仅带来超高的通信传输速率,也将推动人类迈进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时代。
日前,由鹏城实验室牵头打造的面向6G空天地全场景宽带无线通信环境科学设施(简称“鹏城鸿雁”)一期正式上线。以“鹏城云脑”“鹏城靶场”“鹏城光网”“鹏城鸿雁”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将为宽带通信、新型网络、网络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颠覆性创新提供源头供给。
强化主体 中小企业拔节生长
在深圳,“六个90%”凸显企业在创新中的“主角”地位。
数据显示,深圳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3万家,在5G、8K、人工智能、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居世界前列,培育了华为、大疆、迈瑞、比亚迪、云天励飞、微芯生物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和关键所在。
截至12月底,全市商事主体逾422万户,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深圳将进一步培育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重点打造半导体EDA、工艺共享平台和材料表征、MEMS平台等,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具备较好技术研发能力、细分市场竞争力和营收初具规模的优质中小企业,重点做好产业链配套、产能规模扩大等服务。
开辟赛道 激发产业新动能
27日,深圳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低空经济业态众多,其中最具社会价值和带动作用的业态是低空运输,在创新和应用方面,深圳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深圳正加速布局多个万亿级和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正在开展全链条技术攻关和全品类制造;集聚一批卫星产业链重点企业,积极培育世界级空天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深圳正抢抓机遇布局新赛道,培育产业增长新动能。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正在实施新兴产业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壮大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拓展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表示,从科技创新到新质生产力,中间关键是要形成新产业,那便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互动,提高科技创新效能,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深圳充分发挥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改革创新土壤三大优势,聚焦“改革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三个关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向着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