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张公共机构“碳中和”证书花落盐田。昨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为沙头角街道办颁发2021年碳排放抵消证书和碳中和证明,后者成为全市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公共机构。
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大且具备较强的辐射影响力,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沙头角街道办主动发挥机关单位带头作用,积极落实节能降耗,提出“本年度降碳15%,三年降碳50%,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出台节能降碳系列工作方案。
摸清机关碳排放“家底”,掌握碳排放情况,明确机关节能降碳潜力和方向。“点滴”上落实节能降碳,推进节能LED灯全覆盖、无纸化办公、循环利用水资源。屋顶新增一抹“绿”,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打造屋顶绿化,增加建筑碳汇能力。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定期开展“双碳”主题培训和宣传推广活动,严格落实机关垃圾分类,鼓励绿色出行上班,提升机关职工节能降碳意识,以实际行动影响辖区居民。
据悉,沙头角街道办在2021年运营活动所产生的430.14tCO2e温室气体(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购买使用广东台山上川岛风电场一期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进行抵消,实现了碳中和。
深圳绿色出行报告:9成市民用公交通勤
昨日,第十个全国低碳日之际,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碳中和专项基金、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和碳中和国际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报告》以深圳为样本,对低碳建设创新与市民绿色出行意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
《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市民通过腾讯地图绿色出行平台搭乘公交和地铁绿色出行,全年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万吨,相当于约42万辆燃油车(排量1.5L)停驶一年的减排量,或约3.5亿棵树、8万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一年产生的碳汇量。2019年至2021年,深圳市民通过腾讯地图绿色出行平台,仅算搭乘地铁场景,3年实现减排约120万吨。
有93%的深圳受访者表示采用公共交通作为日常通勤交通工具,其中约75%年龄在39岁以下;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依次为31%和20%,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比重为16%,私家车出行比重为10%。近9成市民对深圳公交、地铁的设施和运营表示满意。
2021年11月11日,腾讯地图上线“绿色出行”公交门户,将乘车码、实时公交、公交地铁导航、步骑行导航、共享单车等公共出行功能进行全面整合,实现 “一张图”打通用户公交出行全场景。《报告》显示,超9成受访者认同腾讯地图绿色出行模块使绿色出行更加方便,增强了自身的绿色出行意识,并且认同使用后自己对双碳目标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