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初步具有“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雏形。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深圳市与国家住建部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未来5年我市创建工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深圳正加快向建设国内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的低碳生态城市目标迈进。
深圳“绿色城市”建设起步于特区建立之初,拓展于世纪之交,近5年则实现了跨越性跃升。据了解,深圳是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城市,并将基本生态资源保护上升到地方法规监管层面。同时,率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等一系列“绿色”技术标准和规范准则。新近获国务院批复的2010版城市总体规划,更是将“生态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目标之一,并提出以区域合作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等策略。
市规划国土委负责人表示,深圳已开展多项“低碳生态示范市”地区试点项目研究。光明、坪山新区作为我市探索低碳生态城市的示范区,正展开一系列规划研究与实践;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已建成完善的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系统,在新能源公交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做出良好示范作用。据悉,下一步将通过优化城市结构、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建立绿色交通系统等手段,推动“绿色城市”建设迈向新境界。
低碳生态城市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保持较低水平,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城市”。有关专家认为,深圳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对于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探索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深圳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曾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等荣誉。
八大工程引领“绿色深圳”新旅程 低碳生态示范市进入系统建设时代
年初,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明确深圳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重点探索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协议》的签订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绩的肯定,也要求深圳更进一步,为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做出表率。
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由此进一步提速。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深圳市与国家住建部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未来五年深圳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行动工程和保障机制。
“绿色”规划政策有效指导
深圳创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历程可追溯到30年前。从原特区内的自然环境保护拓展到全市的低碳生态建设;从国家卫生、园林城市的争取到转型期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探索,深圳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一直与城市共成长。
1996版城市总体规划首次将规划范围从原特区在内拓展到全市,在原有“带状组团式布局”基础上,规划构建了“网状组团式布局”结构,更好地适应城市全面发展的需要,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及农业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在空间上进行了明确的划定,为深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规划依据。2005年11月颁布实施的《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使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城市。2006年,市政府又颁布实施《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建设,并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准则的制定。
近几年,深圳在开展区域性低碳生态建设试点项目研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4月,深圳发布《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及9个配套文件、80个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项目。
今年8月,2010版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规划将“生态保护”作为城市发展核心目标之一,提出以区域合作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转变交通服务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实现精明增长等策略,成为城市发展模式全面转型的建设性纲领。
“绿色”规划政策的编制和出台,有效指导了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将这一战略推进到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的新阶段。各类试点项目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深圳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
未来5年分两阶段建设
根据“深圳市与国家住建部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实施方案”,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结合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特征,将深圳建成社会经济繁荣而有活力,生活生产环境舒适宜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保持较低水平,低碳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复合生态体系健康和谐,在国内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的低碳生态城市。
未来五年,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包括两个阶段:试点启动阶段和加速推进阶段。试点启动阶段(2010-2012)目标是,建立低碳生态示范市相关的政策、规划、指标、标准和技术体系,形成较完善的低碳生态建设体系框架,大力推进示范地区和项目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多点启动。加速推进阶段(2012-2015)目标为,加快各专项体系的建立,打造形成功能强大的碳汇网络,不断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多领域、多路径并行的深圳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初见成效。
每一项工程都有丰富内涵
为积极推动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实现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我市编制了未来五年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空间集约优化工程、交通出行减碳工程、绿色建筑促进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生态文化倡导工程、科技信息支撑工程等八大“绿色”行动工程,力争使深圳成为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表率。
每一项工程都有丰富的内涵。如,空间集约优化工程包括强化城市建设空间管制,重点规划建设新安-南山、笔架山等18条城市大型绿廊;加快构建多层次城市中心体系,推动大运、光明、龙华、坪山四大新城规划建设,将前海建成新的城市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综合整治为主要手段,加快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在生态文化倡导工程中,特别强调大力提倡低碳生态的生活消费方式。
随着八大工程的展开,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已然进入系统建设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深圳”将掩映在南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