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实施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6-11-17 09:59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至2020年,预计深圳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约2887万册,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服务半径不低于“十分钟文化圈”……《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昨天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实施。《规划》提出,将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大投入,显著提高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深圳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时期。《规划》通过“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保障”四个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市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市公共文明指数达到90分以上

  深圳“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的目标为:把深圳打造成为精神气质鲜明突出、文化创新引领潮流、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功能完备、文化服务普惠优质、文化传媒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充满活力、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人才群英荟萃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2020年全市公共文明指数达到90分以上;基本建成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面覆盖、互联互通;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数字内容产业和创意设计、文化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占比超过60%,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更有活力,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渠道更加畅通,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规范活跃,政府采购文化服务全面展开,公共文化供给多元化格局基本成型。

  将建成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等文化设施

  《规划》提出,将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文化设施。逐步形成2—3处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文化核心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小镇。

  市级文化设施方面,将建成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文学艺术中心、深圳美术馆新馆等,规划建设深圳文化馆新馆、自然博物馆,启动建设深圳书城龙岗城、龙华城、光明城、湾区城、大鹏城,开展深圳歌剧院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

  区级以下文化设施方面,将建成坪山文化综合体、龙岗中心区“三馆”和宝安中心区青少年宫,启动建设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南山区文化馆、龙华文体中心和布吉文体中心、观澜文体公园。在街道和社区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支持在各街道建设创意特色书吧。

  深圳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布《深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以步行10分钟为服务半径,统筹设置公共文体设施。到2020年,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服务半径不低于“十分钟文化圈”。市、区各级文化机构每年向基层配送文化活动、公益电影,其中每年放映公益电影≥15000场。

  深圳将继续打造“图书馆之城”,建设全国读书文化的领军城市。其中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9册;支持特色书吧建设,基本形成“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格局;深入贯彻《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到2020年,市民图书阅读率达68.5%。

  新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设立首家文化银行

  《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

  市场主体将进一步做强做大。支持个人工作室、独立策划机构、“文化创客”等小微创意企业加快成长;发挥三大国有文化集团的引领作用,重点支持30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产业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按照“一区一大项目、一街道一园区”的原则,市、区联动推进潮人码头、国际艺展、大芬油画产业基地、华强文化创意园、华谊兄弟文化城、前海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着力发展文化产业总部经济。推动新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个,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2—3个。

  深圳还将积极推动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首家文化银行,探索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