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我市11个人才发展“零跑者”优秀项目集中展示比亮点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4-08-14 12:29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如何培养、推出首席工程师,最大化激发企业选人用人育人的活力?如何全力推进港澳专业人才要素流动?如何提升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发掘、总结推广人才发展工作创新改革案例,近日,深圳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跑者”项目汇报会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举行,“构建光明科学城 ‘才享光明 ’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等11个“零跑者”优秀项目,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市各区、各单位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创新亮点举措,激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活力。

  深圳是一座移民之城,也是一座人才之城。数据显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总量达2.47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9家,总数达742家。可以说,深圳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成就梦想的发展热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深创业奋斗、实现梦想。

  为深入推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发掘、掌握、总结、推广一批基层人才工作的改革案例,市委人才办征集了48个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跑者”项目,并从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优秀项目,通过举办“零跑者”项目汇报会进行集中展示,促进人才工作创新经验做法深入交流、全面推广。

  在深圳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跑者”项目汇报会现场,11个“零跑者”优秀项目逐一进行汇报展示,通过综合展示、评委提问、现场答辩、互动点评、改革热力值评价等环节,全方位展现改革创新亮点举措和成效。

  创新医疗、教育人才职称评价体系,编制深圳市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推出“大众点评”式人才服务模式等,此次展示的11项深圳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跑者”优秀项目,涵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服务等环节,这些项目不仅是人才工作创新突破的典范,更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深圳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

  据透露,接下来,深圳将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掘和总结推广基层人才工作的改革案例,打造人才工作创新经验交流的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全市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活力,让深圳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创新活力的人才之城。

转存图片

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近日,第三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在光明区圆满举行,这是光明科学城活力与魅力的精彩展现,更是光明区充分利用科学城优势,持续吸引和集聚青年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光明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发展机遇,紧密布局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一流高校等创新资源,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为青年人才打造成长舞台,为光明科学城提供人才支撑。

  科研平台引领 撒下“青科种”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9+11+2+2”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光明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强化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主体的引才作用,加快青年人才集聚。

  今年以来,光明区域内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明实验室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聚焦生命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第十届脑·未来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人工智能夏令营”“中山大学材料专场夏令营”等数十场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系列活动共吸引国内外近百所知名高校3000余名学生齐聚光明,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走到科研一线,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青年人才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创新动能。

  专项政策赋能 育好“青年林”

  光明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战略资源,对标国内外最优政策,谋划实施光明科学城基础性人才集聚行动,优化光明科学城人才政策体系,增强光明科学城对青年人才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光明区全力打造重大培养载体,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站点、创新联合体等人才培育载体,提供最具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博士后人才政策支持,加快青年人才成长。推动实施博士后站点配套资助和博士后生活资助,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博士后人才工作机制。

  通过出台专项政策,积极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在重点高校合作设立奖学金,持续完善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政策,落实港澳青年实习补贴等,光明区不断创新校企共育模式,为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吸纳、培养和储备青年人才。以校企联合培养为例,光明区出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推动设立深圳湾实验室、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光明区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对接纳实习大学生的基地实施补贴,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培养引进更多优秀青年人才。

  品牌活动助力 结出“丰硕果”

  一流的科学城需要一流的人才服务,针对青年人才工作生活的痛点难点,光明区开展人才系列品牌服务活动,打造人才工作服务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以产业发展为指引,光明区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思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暖心服务,让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以博士人才招引为例,连续3年开展光明科学城急需紧缺人才“求贤令”暨“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持续升级“三先三后、分类追踪”的精准、高效引才新模式。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向全球发布招聘需求,累计吸引数千名博士关注光明,为用人单位节省引才经费数百万元。

  光明区始终坚持服务人才需求,着力打造人才活动品牌矩阵,逐一破解青年人才“急难愁盼”问题,鼓励青年人才安心扎根光明。搭建“左岸半月谭”高端人才交流品牌,围绕脑科学、合成生物等产业链,举办环球院士光明行、青年科学家夜话、“雨果奖”获奖作家海漄科学与科幻对话等20余期活动,助推高端学术交流和深层思想碰撞。陆续开展“寰球青才 EYE行光明”“光明剧荟”青年系列文化惠民展演、光明科学城羽毛球赛等各类活动,让青年人才在工作之余享受闲暇时光,倾情体验科学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独特魅力。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