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深港携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4-01-05 12: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月4日至7日,舞剧《咏春》将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演5场。


舞剧《咏春》香港首演活动现场人流如织。


舞剧《咏春》香港首演结束后举行现场签售会,主演和热情的香港观众合影交流。

  深港携手,春咏香江。在经历了1年多时间、超过百场演出的淬炼后,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来到了咏春拳发扬光大之地——香港。1月4日至7日,舞剧《咏春》将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演5场。4日晚演出开始前,春咏香江——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新年香港首演主题活动举行。

  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紫荆文化集团董事吴保安等参加相关活动。香港政、商、文艺、体育界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活动。

  陈国基在致辞中表示,《咏春》将中国武术与舞蹈完美结合,展现出深厚的岭南文化,并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表达出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咏春》还融入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和香云纱,创意十足的周边产品为国家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下,香港正全力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同时,香港全力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建人文湾区。

  卢新宁表示,《咏春》是2023年横空出世的一部“现象级”艺术作品,汇聚国内一流创作团队,通过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为观众呈现一场武术与舞蹈碰撞融合的创新艺术盛宴。《咏春》在香港举办新年首演活动,既是致敬传承,又是展望未来,意义重大。期望“春咏香江”激发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开启打造人文湾区的崭新旅程。

  林洁在致辞时说,深港两地一个个同名的村落、宗祠、古庙背后,隐藏着深港两城文脉相通、亲缘相袭的历史文化。而“咏春”这一岭南文化品牌,也正在被深港两地发扬光大。从香港导演拍摄的《一代宗师》《叶问》等影视作品,再到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深港双城对“咏春”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一种文化共鸣,更是一种文化自觉。

  张玲表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将舞蹈与武术有机融合,尝试为咏春拳打开新的艺术表达空间,探索在开放创新中发展岭南文化。“春咏香江”的主旨就是以《咏春》舞剧作为媒介,咏赞岭南文化愈加焕发青春气息;咏赞崇德扶弱的英雄精神传承不止;咏赞香港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更加灿烂辉煌。

  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咏春·追光》《咏春·寻迹》等多部短片,及舞剧《咏春》与香云纱双非遗主题大秀。在司仪朗诵《咏春祖训》、青少年共演《少年武术》的高燃气氛中,舞剧《咏春》香港首演正式启幕。

转存图片

舞剧《咏春》香港首演好评如潮


舞剧《咏春》香港首演圆满落幕,主演多次冲台致谢观众。

  潮涌香江,扬帆逐梦。东方之珠,华彩璀璨。1月4日晚,“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启动香港首演,并将在此连续演出5场。当晚,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座无虚席,演出门票早早售罄。包括香港政、商、文、体界近200位嘉宾在内的千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中,不乏“熟脸”——既有香港演艺圈、文艺圈名人,也有商界名流,政界要员,还有香港武术界精英,咏春拳名家、传承者等。

  以“咏春”之名,众人汇聚一堂,共赴江湖。在新的一年里,深港携手,无惧困难,追梦追光,共建人文湾区。演出谢幕时,观众们集体站立鼓掌,观众席掌声如雷,经久不绝。演员们多次冲台,致敬并表达感谢。在叶问将“咏春拳”发扬光大之地——香港,舞剧《咏春》站稳了,立住了。剧中,“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香港观众何女士说:“2024年,向光而行。《咏春》激励我做更好的自己。”

  以“咏春”之名,汇聚一堂共赴江湖

  1月4日下午6时许,位于湾仔的香港演艺学院就开始人流涌动。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奔赴2024年舞剧《咏春》香港首演之约。1楼,咏春签名墙,镁光灯不停地闪烁,嘉宾、观众签名留影,记录自己生命中的“咏春时刻”。

  复刻舞台、还原搭建的骑楼、茶座、木人桩“咏春打卡点”成了众人观演前沉浸式打卡的好地方。任谁来了,都想往长凳上坐上一坐,拍拍照片,追忆一番当年叶师傅在香港奋斗打拼的场景。

  其中,“咏春时光隧道”则记录了自2022年12月22日,舞剧《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次亮相后一年多来,在全国各地及海外留下的足迹。32个城市、37座剧院、132场,近15万人次的观演人数。2024年1月4日之后,这组数字又将更新。

  2楼的“咏春巷”,既有《咏春》主视觉海报墙,也有咏春士多,还有可触、可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展示。演出前以及中场休息时,“咏春巷”人头攒动、人流如织、打卡热烈。手账、场刊、背包、鼠标垫等咏春周边产品被现场观众“抢购”,人气之盛,可见一斑。

  歌剧院入口处,香港咏春体育总会、香港中国国术龙狮总会、香港芭蕾舞团、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送来花篮祝贺舞剧《咏春》香港首演成功。本次香港首演,香港“武林人士”以及“舞林人士”齐齐赶来捧场。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咏春》编剧冯双白在开演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多年前担纲他舞剧作品的男主角、现任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陈颂瑛以及香港演艺学院芭蕾舞系主任欧鹿都会前来观演。“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与同行老友交流分享《咏春》这部极具创新精神的作品。”香港艺人陶大宇忍不住为《咏春》打call,他说:“《咏春》将咏春拳与香云纱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舞蹈表演,展现大湾区拼搏精神及文化魅力,好好看!”

  以舞剧之名,串联起大湾区文化记忆

  晚上8点,场灯渐黑,大幕正式开启。

  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极富“聚拢性”“沉浸式”“包裹感”的场域里,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更加切近,仿佛触手可及,交互感尤为强烈。

  舞台上,一束光投向“灯光师”老年大春,翻开相簿,回忆如奔涌的河流,《咏春》的故事徐徐展卷……《咏春》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电影拍摄片场的故事:“戏外”,深圳《咏春》剧组在拍摄叶问的故事;“戏内”,叶问赴香港打拼创业,弘扬咏春武学之道。舞剧中,戏内外两个故事并行展现、无缝切换,两个场景在舞台上旋转交替。虽然剧名为《咏春》,该剧讲的却不仅仅是英雄叶问的故事,而是同时在“戏外”塑造了以灯光师大春为代表的一群“追光”的平凡人。

  演出中,当看到“七十二房客”“猪肉荣”“咸鱼强”等角色登场,叶师傅为街坊邻里出头,教训欺行霸市的恶徒之时,现场观众的记忆一下子被带回到上世纪的广东。老港片中的影像记忆与舞台上的表演交织、重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咏春故事在观众脑海中重构、萌发。“岭南的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咏春、七十二房客、香云纱……满满的大湾区文化记忆,一台演出成为链接大湾区情感的纽带,《咏春》太棒了!”在香港工作的广东观众陈先生点评说。陈先生告诉记者,早前在深圳时,他通过《深圳特区报》的报道被“种草”了《咏春》。“这次早早就预订了演出门票,还好手快,晚了就售罄了。”

  下半场开始就迎来了“高光时刻”——门派过招。招式千变万化、动作沉稳有力,演员们静水深流的表演震撼着现场每一位观众,观众席的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还有观众忍不住连声叫好。“过招”固然热血、好看,但是逐梦追光道路上遇到困境时的坚守更让人感动。“这让我想到了我们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越挫越勇,迎难而上,方才成就了今天的东方之珠。” 香港武术联会会长、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说。

  叶师傅与妻子永成的情感戏也成为了拨动现场观众心弦、触发情感共鸣的“记忆点”。香港演艺学院学生张小姐说:“叶师傅与永成之间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感人至深。”从瑞士到香港观光的游客马丁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到舞剧《咏春》并预订了门票。这次随机观演大大超出了马丁的预期。“演员的表演极富情感。叶师傅在舞台上的抽泣、叶师傅与妻子永成水乳交融的双人舞,非常动人,那份细腻的情感表达令我过目难忘。”

  以奋斗精神,激励“逐梦追光 步履不停”

  “看得我热泪盈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咏春精神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代代相传。剧末,在演员们集体共舞咏春拳一派浩然正气的身影中,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感染力太强了,舞武融合帅呆了!”记者注意到,当舞剧《咏春》定格落幕,演职人员字幕开始滚动播放时,来自观众席的掌声就没有断过,一直延续到演员登台谢幕,时间长达十余分钟。演员们鞠躬致谢,并多次返场冲台,引发观众席情绪“炸裂”,一向温文尔雅的香港观众到最后也忍不住集体起身站立鼓掌。演出结束后,依然沉浸在剧情的观众久久不能自拔。歌剧院外的《咏春》主演签售台大排长龙。

  香港人对叶问、对咏春拳非常熟悉,过往,也有许多影视剧作品以咏春为主题。香港市民林小姐说,“但没想到的是,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竟然如此有新意,令我看到了咏春主题耳目一新的表达。舞武融合,天衣无缝,行云流水。更妙的是,双线索叙事,剧中还有对电影人的刻画与致敬。”

  香港著名演员叶童当晚也来到现场观看了《咏春》。叶童表示,舞剧《咏春》在传统的故事里加入了全新元素,给她很大的灵感启发。“把武术跟舞蹈结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演员们做到了,非常棒!”在港片黄金年代,叶童主演了不少武侠主题影视作品,对于自己在作品中的表现,叶童谦虚地说,更多的是得益于镜头的迁就和剪辑,“但这一次舞剧《咏春》的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却必须用真功夫来呈现,令人十分佩服。”

  香港著名导演黄百鸣曾监制《叶问》系列电影,看完舞剧《咏春》,黄百鸣赞不绝口,他表示,“打开了一扇关于咏春拳的新世界的大门。”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偕夫人前来观演。莫华伦说:“我们夫妻俩都是唱歌剧的,也很喜欢舞剧。知道《咏春》在内地演出非常轰动,在香港也是一票难求,看完深感震撼,演员们的表演情感真挚、舞武融合浑然天成。”莫太太则坦言,自己早前已在社交平台多次刷到舞剧《咏春》的精彩片段,“看到很多观众感动落泪,今天我看完也是眼眶湿润。”她还大赞剧中“叶师傅”动作非常干净利落,帅!

  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用“非常之震撼,非常之震撼”表达激动的心情。霍启刚点评说,舞剧《咏春》双线叙事的方式非常特别。他期望,未来能有更多内地制作落地香港,令香港市民可以欣赏到更多不同的节目,也希望更多的香港观众走进剧院观赏舞剧《咏春》。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