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图片新闻

坚持“生态定力” 涵养“经济活力”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11-06 12:0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霞光中的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

  “看,15年了,这只幼鸟时期就佩戴E02红色环志的黑脸琵鹭,又从韩国飞来后海湾湿地过冬啦!”11月5日,是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倡议3周年的日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胡柳柳兴奋地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从30多年前全球不足300只,到今年突破7000只,“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由“濒危”降级为“易危”,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重要越冬地和中转站的深圳福田红树林功不可没。它与毗邻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组成后海湾湿地,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吸引约1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中转。

  11月6日,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迎来揭牌一周年。5日,20个成员国代表齐聚深圳。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圳的生动实践。”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说,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在全球红树林和水鸟保护方面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这一科学论断。同年11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全市近一半面积的土地划入其中,以高水平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时任深圳市规划局副局长的许重光回忆:“当年的质疑声如潮水,但深圳用未来留白作出选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年来,深圳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陆续出台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并在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基础上,又将24%的陆域面积、19%的海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今天的深圳,200公里鲲鹏径通山达海,“千园之城”推窗见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6.2%,完成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单位GDP能耗、水耗和碳排放强度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7、1/5,城市绿色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20年间,全市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4282.1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6801.87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中国城市第三、亚洲城市第四。

  日前,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道主交接环节时,习近平主席向与会各方发出“期待明年共赴深圳之约”的邀请。

  从一张白纸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坚持“生态定力”,涵养“经济活力”,在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的同时,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新篇章。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