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图片新闻

一日多展:望见深圳产业未来图景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10-29 12:3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现场。


亚洲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现场。


媒体参访消费电子创新大会(CEIC 2025)“星闪”新短距技术展示厅。


电子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国际电子电路(大湾区)展览会现场。

  从汽车芯片的自主突破到空中交通体系的融合开拓,从工业科技的硬核创新到绿色发展的路径探索——10月28日,多场产业科创展陈同时举办,涵盖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工业科技、海洋经济等,场景各异,精彩纷呈,但依然有一条串联起它们的逻辑线……

  无巧不成书,也是28日这一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正式对外公布。《建议》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把《建议》和这些产业科创展进行某种联想,我们是不是又可以发现另一种风景……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涵养产业新生态

  深圳坪山,汽车芯片生态大会。

  10月28日,“汽车芯片生态大会(CACC)暨联盟2025年会”在坪山开幕。大会直击产业痛点,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车规级芯片“车载有线高速媒体传输技术(HSMT)”与“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V)”两大生态成果重磅发布,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将加速智能汽车核心硬件自主替代与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场景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底座。

  现场还颁发了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认证证书,而十余家企业跨领域签约则进一步推动高端芯片国产化协同发展。

  “中汽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大会上揭牌,“深圳坪山+中汽研科技+国新发展”战略合作签约落地,将联手打造国内权威的车规级芯片标准中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央企整合+央地合作+产业链协同”的新范式,不仅契合坪山区作为深圳市硅基半导体制造核心基地的产业定位,更将助力该区强化180余家半导体企业集聚的生态优势,完善“设计—制造—封测—应用”一体化体系。

  同样的10月28日,2025深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览会(AWC 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启幕。

  展会同期的一大亮点,是《智能网联城市交通数据“上云上图上车”技术指引》的正式发布。该《指引》由深圳市及宝安区多部门指导编制,直面当前“单车智能”在恶劣天气、异形信号灯等长尾场景下的识别挑战,系统性地提出了“1+3+4+N”的宝安方案。

  方案明确瞄准“上图商、上座舱、上智驾”三大服务场景,让交通信号数据从提升导航体验直接赋能至NOA高级别自动驾驶算法。

  两场展会,主题近似,着眼于智能网联汽车,这里展示的是深圳新兴产业的发展逻辑,既着眼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更着眼产业链的建构与生态的涵养。

  前瞻产业布局创新应用场景

  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10月28日,盐田区低空融合飞行指挥中心暨低空产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未来将构建起“指挥调度+产业服务”的双重支撑体系,为盐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深圳(盐田)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建设工作同步启动。项目将依托盐田区低空场景应用服务管理系统,以直升机与无人机融合飞行为特色,开展关键技术验证,探索低空融合飞行标准体系。

  细心读者也许已经发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谈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时,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赫然在列,深圳产业发展愿景与中央的前瞻布局堪称同频共振。

  另一边,深圳陆空一体智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基地运营在坪山区揭牌启用,助力深圳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构建陆空协同、智能融合的未来交通体系。

  据介绍,此次启用的深圳陆空一体智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基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由市级政府投资建设的专业智能网联测试场,总投资约8亿元,占地面积645亩,建有4个专业化起降场和1栋集试验、机库、调度于一体的综合实验楼。

  深圳陆空一体智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基地的启用,是深圳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场景”、从“测试”迈向“应用”的关键一步,也为坪山区打造“陆空一体智慧车谷”注入了强劲动力,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与低空飞行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低空融合飞行到陆空一体智能网联,从“一片天”到“一张网”,体现着深圳对未来交通体系落地化的探索和实践。

  产业发展逻辑在这里愈加清晰起来,前瞻布局、多元技术路线、创新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探索、市场生态产业生态优化……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科技创新融合产业创新

  中国电子春天研究院10月28日在深成立,也是这种产业发展逻辑线的典型场景。

  3天前的25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再度闪亮提出,其中有一句话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更好服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电子春天研究院在深成立,显然是呼应这样的一种担当。

  研究院将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等领域,打造研究中心、论证中心、能力中心和标准中心,推动新技术、新产品选型、验证与测试,构建专利授权、产品孵化、项目研究、论证咨询和测试验证等服务能力。

  研究院为未来发展铺路,而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的2025亚洲工业科技展览会,则以聚焦当下最热门的“AI+工业”融合创新,深度整合汽车、电子、显示、新材料四大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众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发”创新产品集中亮相,3500余家中外参展商同台亮相,为国内产业搭建起洞察全球技术发展趋势的前沿平台。

  2025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也于10月28日开幕。

  碳交易论坛作为常设的重要平行论坛之一,于开幕式当天下午举办。论坛以“环境要素交易驱动绿色发展新纪元”为主题,共同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深圳碳市场历经12年运行发展取得了系列成效,接下来将坚持全国碳市场“试验田”和深圳碳达峰“工具箱”的双重定位,持续深化深圳碳市场建设,在环境要素交易领域勇于探索,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先锋力量。

  碧海之上,电动冲浪板踏浪飞驰;深海之下,国产机器人探秘寻幽;展区之中,波浪能装备暗藏“绿色玄机”。

  昨日,更为备受关注的是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一批海洋新装备、新技术集中亮相,从水上休闲到水下勘探,再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全方位展现着蓝色经济的澎湃活力与无限可能。“我们的水下机器人应用面非常广,轻便一体化,最重的那款才20公斤,国外客户特别喜欢!”深圳鳍源科技的展位,工作人员介绍。

  “你们的产品我看行,做个方案报个价吧!”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工作人员韩燕茹刚刚签下合作意向客户,脸上笑开了花。

  同期,2025智能海洋技术与装备前沿论坛召开,论坛透露,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正成为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深圳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肩负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的重要使命。

  这一场场活动如同一个个坐标,标注出深圳产业升级的清晰路径。海洋经济,当然更是一个体量惊人的产业赛道,深圳利用自身的产业体系完备,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撑的另一条逻辑在此也得到具象表征。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