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图片新闻

“奇迹之城”背后的“硬核之力”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5-08-29 12:37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中广核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

  截至目前,中广核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突破1万亿度,成为我国首个达成此里程碑的核电基地。其中,输送香港的电量超3200亿度,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清洁能源保障。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大亚湾核电站安全运行31年。这座矗立在南海之滨的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项目,1982年获国家正式批准建设,1994年投入商运,与深圳经济特区共成长。此后,中广核在这里又相继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共4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大亚湾核电站随之变成了大亚湾核电基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压水堆核电基地之一,更成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摇篮”。

  “作为总部在深的中央企业,中广核扎根特区,始终与深圳同生共长、同频共振,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从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起步,中广核研发出我国自主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出了一条以核能为特色的清洁能源创新发展之路。未来,中广核仍将继续扎根于深圳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推动核能、新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更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安全至上 全球获“冠军”最多核电基地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基石,也是发好每一度电的根本。30多年来,大亚湾核电一直将核安全放在首位,将确保核安全作为企业对社会及公众最重要的承诺,成为“核电强国梦”的重要支撑和改革开放的生动范本。

  瞄准国际最高标准,大亚湾核电一直不断与先进同行对标交流,在设备、管理、技术上持续创新提升,安全运行指标稳步保持在国际核能运营领域的第一方阵。在世界核电领域权威评比——法国电力集团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大亚湾核电基地连续11年夺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计冠军数增加到39项,占该项赛事冠军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全球获得“冠军”最多的核电基地。

  自首台机组投入商运以来,大亚湾核电基地已累计安全运行超过135堆·年,岭澳核电1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继续刷新世界纪录,为我国核电在国际核电舞台赢得了地位和声誉。

  创新发展 发明专利数量累计突破千件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国产化率不足1%的大亚湾核电站,到64%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大亚湾核电打造了中国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品牌CPR1000,奠定了我国核电发展主力军地位。在此基础上,中广核推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一直以来,大亚湾核电站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对中广核乃至我国核电产业的技术体系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完成我国大型商业核电站的标准化、系列化、国产化的全产业链建设。

  “三十而立”的“老牌核电明星”,不断以科技创新引领焕新升级。大亚湾核电不仅率先建立“中国标准”的技术规格书,还在2024年完成国内首次大型核电机组的30年大修及改造,实施了近200项技术改进、超50项技术创新,并成功实施全球首台在役M310堆型DCS系统数字化改造,机组安全水平、数字化、可靠性得到全面提升。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六一透露,改造后的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每天可多提供清洁电力超200万千瓦时。其中,作为核电站“神经中枢”的数字化仪控系统改造,为全球同类型核电机组控制系统改造提供了成功样本。截至目前,大亚湾核电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突破1000件。

  近两年,大亚湾核电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AI技术与核电业务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目前,大亚湾核电已实现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开发上线3项AI智能体应用,助力核电站安全运行和管理效率提升。

  绿色发展 守护大湾区碧海蓝天

  自建设以来,大亚湾核电一直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守护大湾区的碧海蓝天。

  投产30余年来,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大亚湾核电基地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8.2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225万公顷,可覆盖面积超11个深圳或20个香港,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大亚湾核电发布的全国核电行业首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显示,大亚湾核电基地范围的陆地和周边海域的动植物种类超过200种,其中包含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15种。自然资本核算结果显示,自商运以来,大亚湾核电基地运营期内自然资本总价值已超过4200亿元,远超生产运营净成本。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