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红树林湿地。
以“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为主题,《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大会”)7月23日-31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大会聚焦湿地在维持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韧性方面的重要作用,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深圳市政府、国际红树林中心、红树林基金会等机构主办、协办多个东道国活动及重要边会。
大会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深圳市政府、国际红树林中心及柬埔寨、马达加斯加、阿联酋相关部门将联合主办“加速全球红树林与湿地保护行动:科学引领、伙伴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边会,通过科学合作推动全球红树林与湿地保护,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其中,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重点介绍该中心建立以来开展的国际合作、创新监测技术和基于社区的红树林保护方法。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执行理事长孙莉莉作“社会化参与下的湿地保护:从深圳到世界”的主题演讲,分享深圳依托社会组织推动湿地保护的模式创新。
此外,在“连接湿地、迁飞通道、人和机构”的边会上,红树林基金会等4家主办机构将从生态、社会和制度三方面探讨全球湿地网络连通性,提出基于迁飞区经验的保护建议,介绍中国在迁飞区保护的政策与实践,发布勺嘴鹬在滨海湿地的保护案例,分享案例集《湿地力量-湿地教育CEPA中国案例汇编》。
据悉,1971年2月,18个国家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并于1975年12月生效。截至2023年,公约缔约方达172个,每三年召开一次缔约方大会(COP)会议。
2022年11月,COP14在中国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举行,此次会议通过21项决议,包括中国提议的《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湿地保护和修复恢复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三项决议。2024年11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签署,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