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尚在美梦中,突然窗外传来高分贝动感歌曲,让人郁闷;傍晚,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想安安静静地看书做作业,不料又被这音乐扰乱思绪……关于广场舞“扰民”的抱怨和投诉由来已久,甚者还引发了一些比较极端的冲突。但同时,广场舞的拥趸也在发牢骚,跳舞健身健美,让人身心愉悦,不跳舞,怎么打发这么多闲暇时间?支持跳舞者和反对跳舞者之间,似乎有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顺畅协调跨越,成为众人的期待。
7月21日下午,由福田区政协主办,梅林街道办、区文明办承办的福田区政协社区道德论坛之“广场舞——想说爱你不容易”文明生活大家谈活动在梅林一村的社区论坛开讲。此次道德论坛将视线聚焦到目前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广场舞“扰民”问题,请来政协委员、社区工作站人员、物业管理处、社区居民,面对面,解析广场舞遭诸多诟病原因,寻求协调良策。此次论坛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将可能被编成册,汇成“社区文明公约”,为规范治理广场舞提供制度参考。
社区居民:不能“一刀切”,盼政府管理和引导
论坛一开场,众多对广场舞各种弊端的埋怨声不断袭来,噪音扰民、占道阻交通、个人占地收费等等,不一而足。其中,被居民投诉最多的,便是噪音扰民。音量太小,老太太们说听不见,跳起舞来也没感觉;音量太大,附近居民楼的住户投诉声不断,影响孩子学习、吵得人心里发慌、重复性的曲目听到崩溃,各有各的不良感受,引起人们反感,甚至取缔广场舞呼声一度颇高。
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现场,家住梅林一村的老伯拿起话筒,为广场舞正名。“其实跳广场舞是一项既健身、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如果去打麻将,一坐坐上几个小时,对身体不好,有的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钱争吵,不开心。”这位大伯表示自己就是广场舞的爱好者,也是社区老年人协会的成员,曾和“舞友”多次参加各类跳舞比赛,还多次取得过不俗的成绩。
“我跟我的队友们跳这么久的广场舞,从来没有人投诉我们,因为我们都是很自觉得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老伯认为,广场舞需要管理,但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应该由政府来引导,把握度,既为喜爱广场舞的人提供平台,又能制定出一定的要求规范,进行科学管理,而不能不管不问、甚至直接禁止。”
物业管理处:只能劝说,管理有难度
“每天晚上一到八点多钟,广场舞就开始大规模得跳了,我们管理处的投诉电话也就紧跟着进来了,有来自家长的,说小孩被吵得写不了作业,有年长一些的居民,说太吵等等,我们也只能去劝说、制止,要他们把声音调小一点,但是,等我们走了之后,很多又把声音调高了,我们也其他更好地没办法。”对于广场舞扰民的投诉,现场一位物业管理处代表称深有感触,一边是居民不断的投诉,另一边是劝说效果不彻底,怎么样去管,也让物业管理处犯了难。
“管理规范和标准的缺乏让我们的工作不好做,如果能通过立法,为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可能在广场舞的管理上会有更好的效果。”
政协委员:人性化管理+自律意识是协调之道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就是好;在不正确的时间做不正确的事,就不太好。”现场的政协委员表示,广场舞本身并不是一件惹人厌的坏事,只是在实际生活中,被一些人不规范得运行了,“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合的音量跳,广场舞就能是一件好事。”
“是否可以通过开放晚上学校,通过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聘请舞蹈老师提供指导,既能增加广场舞的活动场地,又能学习到规范的舞蹈?”
政协委员谢频认为,规范广场舞,需要人性化管理和自律意识共行,一方面,跳广场舞者自身需要换位思考,在道德层面多考虑,与其他居民互相理解,互相协调,将广场舞和谐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考虑到各方需求,在场地提供、人员管理上下功夫,进行人性化管理。
还有嘉宾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分流跳广场舞的人,达到管理广场舞的效果。“现在很多人关注的是‘老有所乐’,我觉得可以更多地关注‘老有所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来充实闲暇时间,比如关照放学后的孩子,退休前是医生的为大家讲一讲要注意的健康知识等等,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能在退休后仍然有所作为,这些活动也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