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区动态

宝安区城管部门持续推动市容环境秩序整治行动

信息来源:宝安区 信息提供日期:2025-08-26 17:1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图片2.png

沙井街道沙头社区井野集市。

图片3.png

福海街道展城社区电动车规范停放街。

  春风起,春潮涌。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以人为本”的“深圳温度”,这座城市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治理能力的进阶史。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宝安在这45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拔地而起、地铁纵横穿行、企业纷至沓来、人才持续汇聚。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宝安区如同许多超大城区一样,也面临着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之间协调的现实挑战。如何在维护城市环境整洁、保障交通有序的同时,兼顾市民日常生活便利,正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课题。为更好地提升宝安城区环境秩序,今年7月以来,宝安以“疏堵结合、精细服务”为理念,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多方需求间寻找契合点,逐渐走出一条人性化、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治理新路。

  疏堵结合

  市容与烟火气和谐共生

  当“烟火气”与城市秩序碰撞,地摊经济持续发展,流动摊贩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带来烟火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噪声污染和交通拥堵。如何破解流动摊贩管理这道难题,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

  为了管理好辖区的流动摊贩,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各街道组织社区摸排辖区内摊贩经营需求,重点摸排辖区内长期固定点位占道经营乱摆卖区域清单,结合区域实际科学布局临时疏导点,并健全摊位申请、考核评估等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疏导点经营秩序,引导摊贩合法合规经营,并在各街道持续落实中。

  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在新安街道,一种名为“工地需求巧疏导”的模式正在发挥实效。通过社区牵头,精准对接建筑工人用餐需求和摊贩经营诉求,引导流动摊贩转型为“定点配送”。摊贩提前将炒粉、快餐等标准化装盒,于指定时段配送至工地周边规范区域售卖。这一转变,既保障了工人便捷用餐,也让摊贩有了稳定收入,更有效解决了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在不远处的翻身路,傍晚的烟火气并未消失,只是变得更有序。116个便民摊位依次排开,其中20个为爱心公益摊位,点亮了街角的温度。这里引入专业物业实行全流程管理,甚至用上了人脸识别系统防止转租;燃气统一配送、用电规范安全,摊贩还可加入义工队参与共治。“街道统筹、社区协同、专业运营、执法保障”的“四位一体”模式,让曾经的乱点变成了亮点。

  夜幕降临,西乡街道盐田夜市街逐渐热闹起来。172个夜市摊位依次点亮灯火,臭豆腐、烤生蚝、糖水铺……香气四溢却不见油污满地。街道严格限定经营时间,专职卫生团队及时清理,实现“摆卖无痕”。“我们不做‘一刀切’,而是‘划好框、管好时、守好线’”,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夜市有人间烟火,也要保持城市整洁。”

  从福海的分片包干三级整治管控,到沙井城管志愿队的“柔性执法”,再到燕罗街道的疏导点建设、推动摊贩“入点经营”,各街道方法虽异,理念却相通:治理不等于禁止,规范不等于消灭,目前,全区已运营商场外摆场所21个、摊贩经营场所28个、临时疏导点23个,城市管理正在向有温度、可持续、面向人的方向不断实践。

  多元共治

  让非机动车“有位”更“有文明”

  地铁口、商圈周边非机动车“一位难求”、乱停乱放、堵塞通道,是市民出行的“堵点”,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最近走在宝安街头,不少地铁口的景象已经开始逐渐有了好的改变:共享单车整齐停放、电动车主动入框、志愿者温情引导、市民默契配合……这些细微之变,是宝安城管联合多个街道持续探索“精细治理+人文引导”的生动实践。

  在新安街道,“和美新安随手拍”的行动正悄然改变城市面貌。干部职工深入一线,主动拍摄非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建立动态整改机制,短短数月收到照片1877张,整改率超95%。更温暖的是,街道设计并张贴了千余份“温情提醒单”,没有罚单的冰冷,只有善意的提示。柔性劝导机制让多位市民被此举打动,主动加入志愿张贴行列。

  在福永街道,一系列扎实举措令人瞩目。通过“应划尽划”新增非机动车位11420多个,日均规整车辆1800辆;多部门联合执法清理乱停放车辆超2500台;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实现30分钟内发现问题并整改的闭环管理。市民王先生在福永地铁口告诉我们:“以前这地方车堆成山,人得侧身走。现在清爽多了,停车有地方,走路也通畅。”

  沙井街道则率先建立起“街道-社区-企业”三级联动机制,精准控制共享单车总量、优化电子围栏、设置专用停放点,甚至招募义工协助运维,既减轻企业压力,也提升管理效率。而松岗街道进一步扩大“门前三包”责任范围,将商超、厂区、小区全部纳入治理体系,推动责任主体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治理”,结合“路长制”马路办公,高效处置案件2085宗,结案率达100%。

  数据无声却最有说服力,7月以来,宝安区切实规范车辆停放,优化市民出行环境,规范地铁站、公交站等重点区域停放秩序,已在地铁口及地铁口300米内等位置增设停车区83个,新增停车位101447个;设置铁马、移动栏杆1722个,宣传喇叭229个,指引牌534块,形成“立体引导网”,这场由“堵”转“疏”的治理实践,不仅擦亮了城市窗口,更以实实在在的空间优化回应了群众期盼。

  特区拔节生长,宝安的变迁不仅是经济数据的跃升、城市天际线的刷新,更是这些藏于街角巷尾的秩序与温度。从流动摊贩的疏导安置,到非机动车的规范停放,宝安用一场场“有温度的治理”诠释:一座真正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精度”;不仅看重“颜值”,更在乎“品质”。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