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退役军人红星跑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自设立以来,宝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坚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理念,聚焦退役军人荣誉激励、服务保障、就业创业等主责主业,以实举措团结带领“最可爱的人”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最坚实的建设力量”。
营造宝安特色荣誉机制
掀起社会崇军惠军热潮
宝安将营造社会尊崇氛围作为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充分激发“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活力,为退役军人投身经济特区建设创造良好氛围。
从“入伍欢送、退役欢迎、荣誉激励”全周期服务,到“每月拜访”“独立单元嘉宾”“中医药服务”“1+10双拥医院体系”四项宝安特色荣誉机制,宝安积极让崇军惠军暖流融入退役军人生产生活各方面。
如今,宝安建成双拥医院10家、双拥商圈7个、各类拥军门店800余家,建成前海壹方城、海雅缤纷城等全市体量最大的双拥示范商圈,每场商圈启动仪式均邀请一线退役军人代表参与,形成“一街道一商圈”拥军聚合体,提供8大类1000余项优待项目,同步发布社会化拥军优待服务清单,累计惠及6240人次,减免优惠金额37.16万元。
此外,宝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动区慈善会及10个街道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撬动社会力量帮扶千余人次、发放救助金50余万元,资助百余名一线建设者,有力提升退役军人幸福感。
从“服务对象”到“服务力量”
与特区建设发展同频共振
结合宝安产业大区实际,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动退役军人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服务力量”,实现退役军人个人价值与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同频共振。
紧盯职业发展需要,落实全员适应性培训与学历提升并行,推动培训教育对接更精准、服务更多样,累计900余人次享受政策红利,发放相关保障经费348.5万元。依托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鼓励240多名退役士兵参与学历教育提升与专业技能培训。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深化专业技能培训与前沿技术融合,加强无人机操作、短视频制作等紧跟时代需要和就业热点项目培训,276名退役军人获得资质证书,助力低空经济和数字媒体发展;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等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联合宝安电信开展“AI引领·智汇未来”沉浸式技术培训,直观感受新兴行业趋势,提升新质生产力适应能力。
建立未就业退役军人帮扶台账,动态跟踪就业意向,联合区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线上职业指导直播活动,覆盖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等实用内容,推介就业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邀请深中通道沿线沿岸“结对共建区域”和对口帮扶协作区域退役军人参加,促成310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全区305家军创企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挥作用,2家获评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2家代表广东深圳参加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并获奖。
宝安区注重发挥退役军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优势,将其“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区街道、社区一线岗位退役军人1297名,其中有74名当选“兵支书”、86名当选“兵委员”,充分发挥他们在政策宣传、人民调解、治安巡防和矛盾排查化解中的优势作用,当好基层治理“领头羊”。
红星志愿队伍也在反哺社会。宝安区组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57支和专业服务队13支,招募退役军人2600余名。此外,宝安还有退役军人红星跑团、红星合唱团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红星讲师团常态化开展“五进”宣讲活动。
45载风华正茂,新征程号角嘹亮。从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三个体系”全面建成的奠基启新、稳步发展,到今日“最可爱的人”闪耀湾区建设一线,全系统上下和退役军人的热血担当已融入特区发展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