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区动态

宝安区市容环境整治专项监督座谈会召开

信息来源:宝安区 信息提供日期:2025-08-15 15:5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8月14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宝安区市容环境整治情况专项监督座谈会,凝聚人大代表智慧、贡献人大代表力量、展现人大代表担当,助力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剑锋参加座谈会。

  会上,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汇报宝安区市容环境整治总体情况,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宝安公安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依次补充汇报有关整治工作情况,各街道人大工委依次汇报有关情况。

  近期,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区委重点工作,印发《宝安区市容环境整治情况调研监督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情况专项监督,并向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号召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城市环境秩序整治提升工作中。各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响应,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走访、视察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聚焦市容环境整治重点难点问题深入一线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代表们围绕城市卫生状况、公共设施维护、绿化管理、交通秩序等方面提出高质量、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与会人大代表集思广益,围绕乱摆卖管理、电动车停放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电动车准入车型“白名单”、加强对共享单车停放点管理等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进行了回应。

  于剑锋强调,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与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到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十五运会举办为契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展现宝安宜业宜居的城区风貌;要努力破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从顶层设计上明确标准,同时立足实际情况,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推动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要强化多元共治,推动区街联动、跨部门协同整改,形成权责清单,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亲眼看到、切身感受到扎实的整改成效;要聚焦市容环境整治、交通安全秩序等重点领域,抓细抓实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希望人大代表持续反馈民生热点问题,常态化保持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周宇:在治理占道经营方面,建议采取“堵疏结合”策略,在商圈等人流量密集区域规划专门疏导点,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引入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构建“智慧城管”体系,提升管理精准度。在共享电动车管理中,尽快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办法,重点明确停放区域划分、充电设施规范等细则。针对电动自行车可能引发的消防安全隐患,要做好风险预判,建立“隐患排查-整改闭环”机制。

  蔡明慧:结合宝安区实际情况,建议参考借鉴北京、杭州等城市成熟经验,选定街道实施全要素管理试点,通过“技术+制度+空间”三维治理,形成可持续的治理闭环经验,再进行全区推广。一是在源头管控方面,建立电动自行车准入车型“白名单”,明确电动车辆需配备北斗/GPS双模定位芯片、防火阻燃电池仓、防篡改电子控制单元(ECU)系统。同步建立每月更新违规车型“黑名单”,联动销售端系统自动拦截交易;二是在使用管理方面,建立三色车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深圳现有备案机制,符合新国标的车辆发绿色车牌,可全区通行;过渡期车辆发橙色牌,限定通行区域;对超标车、拼装车实行严管,赋红色牌禁止通行。三是在充停设施建设方面,试点建设电动自行车立体停车库,缓解重要换乘地铁站口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问题,并通过“扫码存取车+自动灭火装置”,保障秩序和安全。四是在淘汰回收方面,建立定向回收体系,通过“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鼓励置换符合新国标车辆。

  肖鹰:建议一是聚焦城中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宝安区城中村的改造、更新和提升,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二是发改、住建、城市更新和工信等部门要科学规划、长远规划、全局规划,优化城市改造与创新发展蓝图。在城市硬件建设方面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三是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法依规从严整治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不规范及交通运输领域乱象,重点治理占道经营、乱摆卖、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等行为。四是水务、电力和煤气部门要严格执行行业法律法规,常态化督查,确保居民生产生活安全,以更加安全、宜居的宝安城市风貌迎接十五运会。

  徐丽华:建议推动立法进程,推进修订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销售准入、通行规则、停放管理、处罚标准”等核心内容;推动出台深圳市共享电动车管理办法,规范企业投放权限、运营责任,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余楚:建议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销售准入、通行规则及违停处罚标准,强化执法刚性;探索“人性化引导+科学管控”模式,通过物理隔离、高峰时段巡查等方式劝导人车分流;在重点区域新增非机动车道,加强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停放点管理,探索将部分闲置绿化点因地制宜改设为合规停车位;针对电动自行车进入园区、企业等场景,加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压实主体单位管理责任;以科技赋能,通过电子违停抓拍等技术手段规范电动自行车出行。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