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宝安的头号热门话题是,在宝安中心区海岸线上,已初步形成一个汇聚研发、人才、场景等要素的“具身智能港”。当大众印象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在云端之时,宝安无疑已先走一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无比精彩的科技变革当中。
“慧眼”系统将车辆违停处置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6分钟,并破解超门店经营等管理难题;87台AI监控与4套定向音柱协同作战,根治农贸市场管理效率低、卫生整治易回潮的顽疾;580套防跌倒毫米波雷达,实现15分钟内联动家属、物业、社区紧急救援居家跌倒老人……在新安街道,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具体的落地效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从根本上改变了基层治理服务的工作逻辑,推动城市管理从人力驱动转向算力驱动。在弥补人力不足、提升效率的同时,更赋予公共服务温度,助力社会治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至此,AI技术已逐步融入城市肌理,成为重塑社会治理模式的革命性力量。
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走在前列,各地有着不同考量。而宝安基于自身战略定位、产业优势和城区场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今年初,宝安发布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的行动方案,其基础是宝安机电一体化、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产业根基,其思路是推动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其目标是到明年实现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600家、形成50个以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项目,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50亿元,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成形成势。眼下,宝安人工智能企业已超过400家,还有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场景和联通海外的广阔市场,是支撑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土壤和舞台。人工智能技术在宝安,应用有场景、产业发展有方向、企业成长有支撑,构成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场景验证-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孕育出兆威机电的“灵巧手”、越疆科技的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工业级人形机器人等一批先锋企业和产品。
从社区的“微创新”到产业的“深融合”,宝安以实践展示:人工智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科技变革。眼下这一个个应用场景,只是技术浪潮中先行激荡的浪花;一个个产业升级突破,都在为下一次创新活力的迸发积蓄更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