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后的瓦窑花园西南入口。
上川社区老墙面穿上彩绘“新衣裳”。
“清围、透绿、闻花香”微改造后,上合社区绿意焕发。
花箱提升瓦窑花园电动车充电棚“颜值”。
可移动模块花箱装点孝德文化墙。
“现在出门不再绕弯路,家门口就有鲜花绿植,心情都变好了!”宝安区新安街道安乐社区居民李女士感慨道。这就是新安街道近期“清围、透绿、闻花香”微改造,折射出的民生温度。据了解,为迎接十五运会,新安街道秉持提升城中村环境品质、打造开放包容城市空间的理念,启动了“清围、透绿、闻花香”微改造试点工作,改造工作收获居民广泛赞誉。
调研显示,超九成受访居民对出行便利性提升、绿化景观优化、环境卫生改善等方面表示满意。此外,改造后的城中村通过“透绿”设计,将社区绿化与城市景观带有机串联,既拓展了居民活动空间,又为城市增添了灵动的生态界面,实现了人居环境与城市形象的“双增值”。
拆!
挡路的“铁疙瘩”不见了
改造的头一炮,就瞄准了城中村那些“卡脖子”的出入口。
“那些围栏,像一道道‘铁疙瘩’,真是‘拦路虎’,出个门七拐八绕,买个菜都得多走十分钟!”住在宝民社区的李阿姨说,“围栏一拆,眼前立马敞亮了!路通了,心也跟着顺了。现在走在巷子里,再没有以前那种闷得慌的感觉了。”
本次微改造聚焦城中村出入口环境重塑,在安乐、宝民、甲岸社区累计拆除24处阻碍通行的围栏,通过科学规划,在关键位置设置防撞柱、防撞墩等安全设施,既保障了通行安全,又提升了空间通透感。
种!
能移动的花箱子“靓”了街巷
围栏拆了,空出来的地方怎么办?
新安街道有妙招——创新增设171个可移动模块花箱,以绿植花卉装点街巷,形成“一步一景”的绿化景观带。花箱里种满了四季常开的花花草草,红的、粉的、绿的,生机勃勃。走在巷子里,一步一景,花香扑鼻。
“以前这门口光秃秃的,现在好了,放上花箱,花开得热闹,看着就开心!”住在甲岸社区的王姨每天都要打理一下门口的花箱。“从高处看,这些点缀在街巷里的绿意,跟外面的城市风光连上了,这里一下子变得开阔又‘上镜’了。”
变!
社区居民的小日子变“甜”了
这点点滴滴的改变,实实在在落进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里。
“围栏一拆,我每天能多睡十来分钟懒觉,这改造改得太贴心了!”在科技园上班的甲岸社区居民小张乐呵呵地说。
社区里的老人家,更是找到了新的乐趣。在甲岸社区住了几十年的退休教师王伯感触最深:“以前围栏挡着,串个门都麻烦。现在多好啊,大家聚在花箱边,聊聊家常,交流下怎么养花,这日子过得才叫舒坦!”
靓!
环境变干净,人也更自觉了
微改造带来的惊喜还不止这些。环境卫生的改善,让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住在上川社区的张大妈以前最怕过夏天:“以前垃圾清理不及时,天一热,那个味儿,难闻得很,窗户都不敢开。现在不一样了,街道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大家看到环境这么好,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都自觉多了!”
环境变靓,连带着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水涨船高”。这文明新风,也是改造送来的“隐形福利”。
学!
靓丽风景要“蔓延”开
新安街道这几个社区的“变靓”试点,效果立竿见影。
上合、上川、大浪社区马上行动起来,就在上个月,他们一口气拆掉了16个马路边的出入口围栏,新增了44个漂亮的移动花箱。连上川那些灰扑扑的老墙面,也穿上了彩绘的“新衣裳”。色彩和绿意,正在新安的更多角落蔓延开,让更多居民享受到这份“家门口的美好”。
盼!
更多“老村”要变“靓”
社区居民尝到了甜头,街道的干劲更足。
新安街道将以试点工作为范本,提炼“清围疏堵、透绿增景、花香润城”的改造模式,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中村微提升机制,通过精细化治理持续释放空间红利。同时,以“十五运”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以整洁有序、绿意盎然的城中村风貌,向八方来客展现新安的开放气度与人文魅力,为赛事举办营造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