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区动态

宝安区燕罗街道以“百姓客厅+社区小格”双擎驱动基层治理新实践

信息来源:宝安区 信息提供日期:2025-07-02 16:1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0-1.Png

孩子们正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习。

10-2.Png

燕罗街道举行红色经典绘本共读《小英雄王二小》活动。

10-3.Png

小格员正在与市民面对面交流。

  夏日的燕川文化广场,古榕垂荫,红棉灼灼。

  孩子们在素白陈公祠门前的人行道上嬉戏玩耍,这里是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1928年点燃了深圳地区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今年7月1日,位于会址旁的燕川社区“百姓客厅”正式启用。95岁的陈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家门口就有托育室、图书馆、健身区,老一辈革命家,不就是为了让大家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在深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100周年之际,燕罗街道正以“硬件升级+软件创新”双轮驱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随着燕川社区“百姓客厅”正式启用,该街道5个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全面焕新,叠加“社区小格”治理机制深耕细作,一幅融合历史荣光与现代治理的民生新画卷,在燕罗这片红色热土上恢弘展开。

  “客厅”建在红旗下 服务嵌进心坎里

  自2024年6月起,宝安区以打造“百姓客厅”为理念,按照“三个亲民”(阵地亲民、氛围亲民、服务亲民)标准,推动全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焕新,成为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百姓客厅”。

  燕川社区“百姓客厅”室内面积约1000㎡,原为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教育基地,其独特魅力在于深度融入红色基因,周边50米范围内,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等3000㎡红色遗址群巍然矗立,与马路对面的燕川文化广场、燕川公园、音乐喷泉、儿童乐园,共同构成了一个占地超过30000㎡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党群服务”超级综合体,形成强大的精神磁场与服务矩阵。

  一楼除了健康小屋、托育中心、燕语书坊等功能区外,这座“百姓客厅”也在与时俱进、拥抱人工智能,由区委组织部、区企服中心打造的数字人“AI小宝”基于“DeepSeek(深度求索)”技术,能与市民语音对话,提供惠企服务、法律咨询、财税政策、就业服务四大服务。一旁的社区达人共建区,将由社区提供工具,社区达人定期坐班,为市民提供半公益的缝纫、家电维修、理发等服务,让“百姓客厅”里升腾起浓浓邻里温情。

  二楼保留了原有的“红色印记”AI党史互动体验区,在这里,市民借助党史穿越门、“宝安县第一次工农武装暴动”互动游戏等AI党史互动体验设备,可以“一键漫游”回到当年的革命现场:通过“互动讲解”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在“自由探索”中感受先辈们的奋斗足迹。

  “去年,其他几个社区的‘百姓客厅’都建好了,特别是隔壁的网红‘百姓客厅’,我们一直‘嫉妒’,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市民刘鸣感叹,黄学增等老一辈革命先驱在这里为远大理想聚首,现如今,百姓们在这里为幸福驻足。

  压缩办公区 扩张幸福感

  刘鸣口中的网红“百姓客厅”,指的是不足两公里外的罗田社区“百姓客厅”,也是全区首个“百姓客厅”,其成功密码在于“空间革命,幸福扩容”。

  “在改造之初,我们就考虑到要聚焦‘一老一小一新’,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教、‘新’有所属。”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升级优化前,街道广泛调研,面向社区居民发放党群服务需求调查问卷600余份,汇总分析居民年龄层次、职业类别、服务需求等,聚焦休闲放松、亲子交流、便民服务、心声畅达、文化传承等群众反映突出需求,制定优化提升方案。

  一楼大堂、办公室等区域调整布局成儿童互动投影游乐区、母婴室和3岁以下儿童托管托育服务区等,结合原有广受居民朋友欢迎的便民服务区、五彩“波波池”等功能区,成为社区暖心“遛娃点”。“理论赋能”“冬送温暖”、义诊服务、晚间课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佛拳传承”“启智慧,促成长”儿童科普科创、晚间音乐会等主题活动精彩不断,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每周平均人流量从900人次提升至4000人次,每周开展活动从8场次提升至15-30场次,群众满意度从95%提升至98%……这组“幸福跃迁曲线”正是群众幸福感最有力的注脚。

  “我们通过空间‘破界’、办公面积‘让步’,令办事窗口优化、服务功能扩大,努力将‘百姓客厅’打造成群众的‘第二个家’。”燕罗街道工作人员介绍,5个社区“百姓客厅”的改造,共计压缩办公面积453.544㎡,100%转化为民生服务空间。

  社区小格精准“出招” 撬动基层“大治理”

  如果说“百姓客厅”筑牢了服务民生的“硬支撑”,那么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小格”工作机制,则锻造了精细治理的“软实力”。

  燕罗街道以“属地管理、人文片区完整性、工作量均衡”的原则,将5个社区划分为28个小格,每个小格均建立临时党支部,构建“1+5+28”治理体系,前移联系服务群众“主阵地”,组成社区“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治理格局,有效解决治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高效为95岁孤寡老人文某办理户口本并完成津贴申请、为身患乳腺癌的袁女士送上“物质+精神”的双重帮扶……社区小格员主动走街串巷、登门入户倾听民声,这些“家门口的微实事”,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温度。

  同时,社区小格按照每两周至少开展1次、每月至少认领2天(含周末)的频率驻点接访“听诉求”,“两代表一委员”也常态化参与小格接访,实现从“等上门”到“找上门”的转变。主动更换巷灯105盏、新增人行道路灯240盏;采用“绿网覆盖+绩效挂钩”双轨制,14处黄土裸露区域已实现绿网全覆盖……2025年以来,28个社区小格接待群众2268人次,共收集群众诉求1322项,已解决1284项,正在推进38项,社区小格让宜居指数节节攀升。

  服务好企业,是燕罗“湾区芯城”的重中之重。燕罗街道选配企服优秀工作人员担任小格机动组长,全面调配街道百名“企业管家”,已累计收集企业反映的招聘、交通出行、政策扶持等多元诉求340条,排名全区靠前;8期线上就业专栏提供就业岗位213个、3场红芯公益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116个,更是破解了企业招工难题。

  华灯初上的燕川文化广场,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与音乐喷泉的灯光交相辉映。老人在“城市客厅”量出健康,孩童在AI中“穿越”感悟初心,小格员步履匆匆纾解民忧,这幅动静皆宜的民生图景,恰是燕罗街道在深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100周年之际,对百年初心最温暖、最坚实的时代回应。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