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春天,新的出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核心,宝安这片曾以传统制造闻名的热土,正在重塑发展逻辑——先进制造业攀高逐新,现代服务业融合聚变,一流营商环境正不断转化为项目落地、人才汇聚的强磁场。向新向上的澎湃动能在此交汇激荡,一个更具张力、更富活力的增长极正在珠江口东岸崛起,以破界突围之势挺立潮头,锚定高质量发展航道全速前进。
“灯塔工厂”引航 点亮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1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WEF)&麦肯锡发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位于宝安的法雷奥深圳入选,产业大区宝安自此实现“灯塔工厂”零的突破。
在法雷奥深圳工厂,42个第四次工业革命(4IR)项目与14项高级算法的精密协同,创造出成品缺陷率降低45.9%、前置时间缩短34.5%、生产效率提高60.2%、单位能耗降低27.1%的产能奇迹。2023年,法雷奥深圳工厂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成为法雷奥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工厂。
这场发生在单一工厂的变革并非偶然,而是宝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其背后折射的,正是宝安优渥的产业生态。当前,宝安拥有国高企业7402家,约占全市总量的30%,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之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上市企业80家,构建起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铺天盖地的格局,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理想温床,也使法雷奥的智能化转型成为水到渠成的必然。
当视线从“灯塔工厂”的微观场景延展至全域的产业版图,宝安在新赛道的布局已呈多点突破之势。在机器人领域,华为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深圳首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实验室接连落户,近1.5万家机器人企业正加速构建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在低空领域,全区无人机及关联企业超过200家,产值达107.49亿元,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速13.1%,已建成41个低空起降场,开通137条无人机航线,低空无人机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唯一低空经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深空领域,亚太星通成功发射并运营的“深圳星”正在轨运行,空天产业链已覆盖卫星关键零部件、卫星终端产品、空天信息、先进遥感、导航定位等环节。2024年,宝安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增加值83.33亿元,占全市39%。
新赛道势能加速释放之际,传统优势产业同样迸发出强劲活力:激光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30%,占广东省的70%,激光产业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鹏鼎控股、景旺电子、明阳电路等新型PCB产业全球“领头雁”扎根深耕,助力宝安高居PCB产业全国十大集聚区之首;欣旺达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前五、消费类电池出货量全球市占率超30%,吉阳智能等链上企业聚链成势,锂电池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宝安将以“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为产业新名片开启新一轮能级跃迁,全力实现产业显示度和集聚度双提升。
细分领域的“单点突破”更令人瞩目。影石连续五年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上稳居榜首,占有率超过50%,在全球运动相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二;绘王趋势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全球行业前列;洲明科技营销网络覆盖160多个国家,LED屏幕成为卡塔尔世界杯、欧洲杯等国际赛事“标配”……从高精尖到消费品爆款,“隐形冠军”集体崛起,在制造领域的细分赛道上纵横驰骋,尽展宝安企业的创新力量和市场竞争力。
从一座灯塔工厂的灯光,到整个产业生态的璀璨星河,宝安正用硬核行动演绎制造业最前沿的进化论。“深圳制造业转型发展,宝安最有代表性。”知名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如今,宝安已经按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多个层次进行布局,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既是创造经济新增长点,也是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需要。
“企鹅岛”崛起 现代服务业聚势跃迁
大铲湾片区,备受关注的“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简称“企鹅岛”)历经2年多建设,将于今年6月迎来一期交付。这座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投资319亿元的腾讯全球总部,将依托前海现代服务业和宝安制造业的双重赋能,成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地标矩阵中的关键一子。
近年来,随着《前海方案》《前海规划》落地实施、深中通道开通、环珠江口一体化加速推进,肩负前海“扩区”主力区、深中通道入深“第一站”等多重身份的宝安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码布局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去年年初,宝安印发实施《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借助《前海规划》落地契机及前海现代服务业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宝安产业基础雄厚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力争2026年实现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去年4月,前海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围,惠及宝安五大产业约1.3万家企业,为宝安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今年年初召开的区七届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另一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文旅与商业的共振,是观察宝安生活性服务业升级的最佳窗口。过去一年,宝安文旅活力持续释放,欢乐港湾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深圳自2017年以来唯一获评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成为2024年广东省首批获评的五星级旅游饭店。据第三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宝安共接待游客122.7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8%。实现旅游总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21.73%。
消费吸引力同样强劲。过去一年,宝安多个特色商业项目接连引爆市场:万丰海岸城开业即出圈,进驻的300多个品牌中,约1/3为宝安首店;全国首个“熊出没”主题购物中心国庆黄金周期间吸引87万人次客流;全市首个以“酒文化”为主题的商业项目华润雪花啤酒小镇开业即迎来120余家品牌入驻,其中超四成为城市/区域首进品牌。在首店经济与特色商业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1月至10月,宝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06.92亿元。今年,会展湾花园城、深圳大悦城、前海华发冰雪世界、宝安山姆会员店等重磅商业项目将陆续入市,势必进一步撬动市场潜能,激活消费动能,助推宝安成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颇具竞争力的消费目的地。
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劲动能也正通过会展、物流等赛道具象化呈现。会展领域,文博会、高交会、世界隧道大会、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亚洲峰会等国际顶级IP持续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预定成交超百亿元,高交会意向成交金额创历史之最。2024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累计承接展会79场,承接会议活动65场,总展览面积达584.14万平方米,吸引了超过453万名展商和观众,成为深圳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重要承载地。物流赛道,汇聚超600家物流企业的“国际物流村”24小时马力全开,全国首个“空地协同”智慧物流运营中心在宝安启用,深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旗舰项目、核心载体——深国际西部公路枢纽物流园开工建设,京东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电商运营物流结算中心预计明年建成投产,计划今年底投用的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可满足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需求目标。2024年前11个月,宝安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越5500亿元,同比增长25%。
“随着《行动计划》措施逐步落地,到2026年,宝安服务业预计占GDP比重达到6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预计提升至65%左右。这意味着,宝安区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同时,其构建的新质生产力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郭承先评价道。
做好“服务员” 一流营商环境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2月28日,宝安区民营经济(企业)服务中心暨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这是全市首个区一级的民营经济(企业)服务中心与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现场还发布了为全区“四上企业”骨干员工量身定制的“宝安企业暖心卡”,成为宝安自去年创新推出“宝安企业家贵宾卡”后的又一诚意之举。
见微知著。把企业服务打造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早已融入宝安的发展基因。2023年,宝安在全市率先推行“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全区处级以上干部全体挂点企业,精准高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破解服务企业“最后一米”难题。截至今年1月初,已走访服务企业5.3万家次、满意率达99.6%。
去年全年,宝安共举办供需对接会、空间对接会、银企对接会201场,助力企业签订订单30亿元、解决租赁空间28.9万平方米、融资274.6亿元。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宝安新登记商事主体12.3万户、总量达98万户,均为全市第一;新登记外资企业845家、同比增长16%,总量达9800家、全市第一。
“我们坚守在宝安,是因为看中了这里营商环境、产业配套、政策支持等各方面的优势。宝安区政府多措并举,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领域持续发力,为我们这些高科技智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创鑫激光相关负责人说道。扎根宝安20年来,创鑫激光已成长为激光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去年11月,由创鑫激光投资20亿元建设的宝安智造激光谷项目正式奠基,投产后总产值年均将超过100亿元,有力推动宝安激光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只要有好项目,宝安就一定有地可落。”近年来,这句承诺掷地有声、反复回响,其背后,宝安兑现承诺的行动同样诚意满满。
近4年,宝安合计整备土地17平方公里,领跑全市各区。2024年招拍挂供应重点产业项目全市第一。大手笔整备之余,聚焦高质量土地空间,宝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规模、集中、公开推介土地资源:去年4月在全市集中连片区域及对口地区共建园区(片区)招商推介大会上发布7大片区集中连片用地,总面积高达833公顷,其中首批招商用地即达119公顷,传递出“宝安真有土地、宝安真心供地、宝地真的好用”的强烈信号。去年8月举办土地空间推介大会,成体系、大规模推出1个重点片区、4宗国有土地、15个留用地项目,线上、线下累计参加企业达5万余家,全力推动空间推介和企业所需实现“良配”与“双赢”。根据工作计划,今年,宝安将继续深化“整整转更”土地空间二次开发模式,大力实施“四块地两间房十二快”,预计全年综合整治老旧低效园区30个以上,优化产业空间300万平方米以上,匹配产业空间50万平方米以上,以规模化优质空间承载优质项目。
宝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亮眼表现不仅收获了企业的真心点赞,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无论是新安、福永两街道跻身2024年度深圳营商环境“十强”,还是位列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四,又或是以连续三年超千亿元的招商成绩蝉联三届“招商优胜区”、获评全国唯一的“营商环境年度城区”,营商环境已成为宝安的“金字招牌”。在拉动综合竞争力持续攀升的同时,也催生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宝安模式’不仅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也为全国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展现了营商环境优化对于激发新质生产力、迸发创新大能量的重要作用。”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姜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