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活动范围广,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让新就业群体“变身”行走的救护员,扮演更重要的社会角色,充分抓住救命“黄金四分钟”,便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第一个施救者”。在9月14日第25个“世界急救日”这一天,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正式启动“湾区‘急救侠’生命守护者”——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志愿服务项目,面向全区新就业群体党员群众开展有重点、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急救培训,打造湾区“急救侠”队伍,与现有固定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网络形成高度互补,构建全方位高效的社会急救体系,织密宝安“生命守护网”。
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冀小平,深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卜奇文,宝安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李宏涛,以及宝安区委组织部、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深圳市宝安区委员会、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宝安区红十字会、爱心企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快递小哥”变身“行走的救护员”
“在做心肺复苏时,按压胸部一定要注意按压位置、按压手势的准确性,按压频率大约在每分钟100至120次……”现场,宝安区红十字会救护师通过理论知识讲解、观看案例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处理知识,向美团、饿了么外卖员,出租车、网约车师傅,顺丰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代表作了详细介绍。
“我们是非常渴望能够学习到这样既专业又实用的急救培训知识的!作为天天跟居民打交道的快递小哥,我们有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我们学会这项新技能,遇到突发事件时就能够自救、互助。”来自顺丰速运宝鸿林站的快递员马炜庭这样说道。
现场,“急救侠”们身着各式各样的工作制服,佩戴着“急救侠”臂章。他们是骑着小电驴的顺丰小哥,是忙碌送餐的美团、饿了么外卖员,是搭载乘客的出租车、网约车师傅,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却因同一个信念而汇聚——为生命护航,向社会传达他们的信念:“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急救侠”深知“救”在身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办方也不忘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这群城市中的“奔跑者”,为他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向现场的新就业群体代表赠送健康“五个一”礼包(内含1张免费体检卡、1个急救包、1份中医药产品礼盒、1本急救书籍、1份家庭医生服务),以实际行动回馈城市守护者。
“移动的救护站”为生命护航
“我们的出租车上配备了AED,那么道路上就将行驶着无数个‘移动的救护站’,为突发情况下的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宝路华的士公司安全总监、副经理卢普仪为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志愿服务项目竖起了大拇指。
当天,爱心企业向宝安区捐赠100台AED。这100台AED将配备在部分宝路华出租车、滴滴网约车上,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急救侠”们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熟练地运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为伤者争取宝贵的一线生存机会。
“培训千万条,敢救第一条!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专职副主任张文武这样说道。活动当天,玉永军、杜梓毓、林睦春、张琼州、桑希伟等五位“救人英雄”受到表彰,主办方为其颁发了“救人奖励金”。这一举措旨在激励更多群众在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施以援手。
救人案例频频出现在宝安并不是偶然,而是宝安一直在努力提高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的例证。目前,宝安区已有131例学员出手救人案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旁观者实施心脏复苏(CPR)实施率由2019年的2.32%提升至26.13%,出院存活率从2019年的1.3%提升至5.2%,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水平。
宝安区致力打造“急救侠”队伍织密社会化急救网络的同时,宝安区还同步启动了2024年“社会急救培训志愿者导师”培养活动。该活动联合共青团深圳市宝安区委员会,充分发挥宝安“志愿者之区”的组织优势,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急救体系。通过遴选优秀志愿者加入“社会急救志愿者导师”队伍,实现培训成本的降低和效果的持续提升,为社会急救培训增添可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