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7年筹备、7年建设,深中通道穿云跨海,从蓝图走向实景。来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自6月30日开通至7月20日16时10分,深中通道总计通行车流量达200万辆次,其中客车通行车流量184.98万辆次、货车通行车流量15.02万辆次,日均车流量达10万车次,维持高位运行,占每日珠江跨江车流量四分之一,尽展超高人气。
出道即巅峰,通车即顶流。这一超级通道为其东岸桥头堡和落脚地的宝安打开了怎样的想象空间?
超级工程架起湾区“超级通道”
20世纪70年代的广东,素有“粤道难,难在过渡口”之说。在河港纵横的珠三角,人们往来两岸主要依靠轮渡,交通出行极为不便。
乘改革开放之风,“三来一补”企业在深圳、广州、江门、珠江、东莞、顺德、番禺、珠海一带涌现,每天都有大批货柜车奔驰在广州、深圳、东莞之间的公路上,将货物送出去,将材料运进来,给这一带的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加之传统的轮船运输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改渡为桥”成为当务之急。
1997年6月,虎门大桥建成通车,实现珠江口西岸的广州、佛山、中山及珠海等地与东岸的深圳、东莞及惠州等地高效串联。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0年,虎门大桥3年累计通行汽车2320万辆次,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经增加到3.94亿车次。20多年来,虎门大桥源源不断地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珠江口东西岸之间输送,成为珠江口当仁不让的交通大动脉,在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等方面均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2008年12月,国内跨径最大的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黄埔大桥通车;2018年10月,我国第一座桥岛隧集群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2019年4月,拥有两座超千米级的跨江特大桥——南沙大桥通车。
北有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南有港珠澳大桥,珠江口的“V”形两侧连接越来越密切。然而,对拥有超过8000万人口、单日过江车流高达约45万车次的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虎门大桥等跨江通道仍存在拥堵“痛点”。
深中通道全长虽然只有24千米,但由于能够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一直备受各方期待。经此通道,中山至深圳可跨江直达,车程可缩短至30分钟以内。同时,深中通道南端可延伸至广州南沙,北端可接入江门、东莞等城市,可打通深、中、江、广四市一小时交通圈。自今年6月30日开通以来,深中通道车流量居高不下。广东省交通集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15时,即开通72小时,深中通道通过车流数达30.5万车次,日均超过10万车次,这一数据远超南沙大桥等主要跨江通道开通同期的车流量,也大幅超过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日均车流量。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深中通道拉近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便利了两岸人们的互相往来。从通车以来的车流量来看,深中通道的流量超过了预期,说明大家对它期待已久。
统计数据还显示,深中通道开通72小时内,4条跨江通道总车流量增加约5%,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车流量分别下降38%、8%,黄埔大桥车流量基本保持平稳,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格局更加均衡和完善。
与此同时,广深沿江高速二期、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也于深中通道通车当天投入使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效互联互通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撑。其中,广深沿江高速与深中通道、深圳机场相互联通,二期工程通车后,从深圳市区去往深圳机场、深中通道、广深高速、机荷高速将有更多的路线选择,去往中山、珠海等地也将更便捷;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与深中通道、沈海高速珠江口东岸段一起构成横贯广东省东西方向的交通大走廊,从江门至深圳的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万顷沙海上互通可将南沙至深圳的行车时间缩短到20分钟以内。
东岸桥头堡宝安将成流量担当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在如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这个世界最年轻的大湾区已经可以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等世界三大湾区相媲美。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占据天然“中枢”区位的宝安伫立珠江口东岸。这里是内外联通、资源流转的多重枢纽,也是深中通道的东岸桥头堡、落脚地。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扩区”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接连落地,宝安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
当前,宝安拥有“四上”企业899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61家,商事主体总量达95.7万户。去年全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59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3877.37亿元、增长31.7%,40家供应链企业销售额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85亿元、增长6.1%,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全区GDP从2020年3847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5202亿元,经济实力三年跨越两个千亿大关,进入全国区县“第一方队”。
“宝安区位于深中通道的东起点,这对宝安区而言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和机遇,宝安将成为深圳‘西协发展’的桥头堡。”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表示。以深中通道为依托,宝安有望充分发挥交通硬联通优势,崛起成为湾区要素流通的关键枢纽和大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从深中通道东侧起点向北,直线距离3公里左右,是拥有航空、海运、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六位一体”多式联运交通优势的深圳机场。2023年,深圳机场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52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万吨、起降航班39.3万架次,其中年度货邮吞吐量、航班量及国内航线旅客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机场单日旅客量、航班量纪录,货运通航点总数等均创下新高。
从深圳机场出发,经由深中通道,30分钟可达南沙、中山,1小时可至珠海、江门、佛山、顺德,2小时车程覆盖阳江、肇庆。广发证券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使深圳机场辐射人口基数从近3500万提升至约5000万。
为更好承接深中通道带来的客货流量,深圳机场在深圳、香港、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设置了多座城市候机楼。深中通道开通当天,深中机场专线、深中航空港、深江机场快线、深江空港快线等多条专线也同步启用。
“中山值机深圳‘飞’,真的太方便了!”中山旅客王女士感慨道。从“拐湾”相见,到“过湾”直达,“深中通道+深圳机场”的乘数效应正持续释放。
从深中通道东侧起点向南,车程不足半小时,便可抵达世界级超大型会展综合体——深圳国际会展中心。2023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年展览面积581万平方米、参展观展人次超500万,会展业直接收入达8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约765亿元。今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预计将举办超过100场大型展会和会务活动,展览面积有望突破700万平方米。
“会展业就是交流的平台,能带动产业发展,深中通道带来了很多机遇。”深圳市招华国际会展运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大奔表示,深中通道让深圳更为紧密连接中山、珠海、澳门等地,对珠江东西两岸的人流、物流的互通是巨大利好。深中通道通车将为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各类展览带来大量观展人流,预计流量增幅或超50%。
跨市优质生活圈引燃夏日激情
交通要道的通车往往伴随人流的快速增长。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口东西两岸掀起“串门热”,入深第一站宝安成为热门“打卡地”。连日来,宝安文旅、餐饮、商圈等多个消费市场迎来泼天流量,带动消费热度及人气一路飙升。
“我们一早从中山出发,走深中通道,50分钟就到深圳宝安,一路上交通非常顺畅,景色也很靓丽,体验非常好。”乘坐旅游大巴来到欢乐港湾的旅客陈伯表示,深圳通道的开通让两地距离缩短了,周末可以想来就来。
“周末这边停了好多中山来的大巴车,卖出的咖啡比平日多得多。”欢乐港湾一家咖啡店员工说道。
一组数据足以彰显高涨的出行意愿:深中通道开通的首个周末,欢乐港湾人流量达17万人次,环比增长53%;欢乐港湾西岸的米·城市新天地“美食街”整街营业额环比增长40%,客流量上涨50%;深圳航运集团“海上彩虹号”4个航班平均上座率全部超过七成;“湾区之光”摩天轮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环比开通前增长74.13%。
与此同时,前海壹方城、宝安大仟里、万丰海岸城、海雅缤纷城等多个热门商圈也迎来了显著的人流高峰。多位商家表示,7月以来,来自中山、江门等地的消费者明显变多,带动营业额同步提升。
“这次特意开车载着老人孩子经深中通道来深圳‘串门’,10点左右就到了壹方城购物中心。”何先生说,下午他们还计划去欢乐港湾坐摩天轮,然后再去刚开业的万丰海岸城逛逛,晚饭后再返回中山。
“7月份以来,得益于深中通道以及暑期的到来,门店客流销售额环比上月同期实现双增长。”靠山·客家菜前海壹方城店店长杨毅说。
深中通道开通的第一个周末,大仟里客流约提升15%,销售额上涨约36.6%;壹方城客流与去年同期相比客流提升超30%。7月13日开门迎客的宝安万丰海岸城开业首日客流量超39万人次、销售额超2100万元。
深中通道的开通,也为宝安带来了更多文化体育资源互通的机会。
7月2日,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开演,这是该剧目时隔近四年重启国际巡演,吸引不少大湾区市民观众慕名前来。剧目还未开演,首周8场演出票就已销售一空,后续的部分场次也陆续宣告售罄。
“从中山来还挺顺畅,家里出门到在欢乐港湾停好车,真的只用了一个小时。”深中通道开通首个周末,中山音乐爱好者陈先生携家带口来看“湾游记”演出。陈先生坦言,中山音乐演出市场小,大部分巡演只能到深圳、广州观看,以往他每个月都要来深圳一两次,“以后可以每周来两次了!”陈先生说。
7月17日晚,100位来自中山的球迷跨越深中通道赶到宝安体育场,与深圳球迷共同为参加足协杯1/8决赛的深圳新鹏城队呐喊助威。
“深中通道开通了,深圳与中山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今后随时都可以去深圳看球,对我们中山球迷来说真是太幸福了!”一位中山市民兴奋地表示。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强认为,深中通道不仅仅使深圳直接受益,也给珠江口西岸的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跨区域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合作。这种区域大融合的趋势,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