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民谣歌汇在宝安唱响。
5月23日,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实效最强、影响最广的展会——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盛大启幕。各行业、各省份展团聚首宝安,向世界递出文化新名片。
一座城市的形象是多维立体的,宝安是享誉国际的产业大区、经济大区,也是拥有千年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深港文化之源”。以文博会为窗口,这座城市青春活力时尚的另一面同样“吸睛”。
守好“根”与“魂”
传统文化“火出圈”
4月6日,西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帝三月三庙会启动。线下,107支巡游队伍踏步而来,数万市民冒雨围观;线上,精彩直播吸引近3000万网友关注点赞。这场传承近500年的民间文化盛宴,已成为凝聚西乡民众和西乡籍港澳台侨乡亲的同宗同源的文化盛会。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有“灵魂”的表达。在宝安这片建制史近1700年的土地上,分布着67个代表性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个,省级代表性项目10个,市级代表性项目10个,区级代表性项目45个,覆盖全区十个街道,涵盖非遗十大类中的九大类,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占比均在全市名列前茅。此外,第一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上合非遗旅游街区,深圳市古建筑单位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广府民居建筑群——凤凰古村,以及深圳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历史风貌保护区——沙井古墟均坐落于此。岭南风韵肆意流淌,古今文化交融碰撞,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质和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样的非遗活动已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宝安文化品牌。从年头到年尾,一场又一场热闹非凡的非遗节庆活动贯穿始终,融入宝安人的日常生活中:农历正月十五,连续举办了31届的元宵龙狮会群狮开场、百鼓齐鸣,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福永醒狮已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农历二月二,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白石厦,远道而来的市民走进龙王古庙祭祖上香,许下新年心愿;农历三月廿三,真实再现了千年蚝乡民俗民风生活场景的沙井妈祖诞非遗活动,让两岸同根同源的亲情纽带紧密相连;端午前后,一年一度的松岗赛龙舟如期而至,成为当地传统的重大群众活动;岁末吃蚝季,深圳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金蚝节为深圳增添一抹本土年味。
当非遗文化在湾区掀起一阵阵热度的同时,大批打上鲜明“宝安”烙印的传统文化品牌正加速“出海”,在世界舞台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用棉花再现艺术精巧与神奇的“肖氏棉塑”亮相黑山、丹麦;福海街道桥头醒狮团代表中国斩获国际赛桂冠,精彩演出在西班牙、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惊艳绽放;华林螳螂拳自沙井传播海内外,遍布全美的华林武馆助力中国武术走出国门;深圳木偶艺术剧院作为第三届“库拉莱国际木偶艺术节”有史以来唯一受邀的中国团队,其专场演出传统木偶剧《千年非遗木偶戏》座无虚席,荣获艺术节“最佳传统木偶剧奖”。借文化出海的浪潮写下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文化宝安的城市魅力日益具象。
扩大知名度
打造潮流“风向标”
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典礼上,宝安获得“年度城区”奖项,与“年度城市”成都,“年度人物”莫言、费翔、李菂等一同登上领奖台。
宝安的影响力从何而来?倘若从文化的视角凝视这座城,答案或许就在眼前。
过去一年,一大波重磅文体活动在宝安落地,不断刷新办赛纪录。2023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深圳·宝安总决赛首次在超大型城市的中心区域举行,目前规格最高、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业余围棋大赛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时隔6年再次落地中国线下举办,中国男篮第一位归化球员、NBA森林狼队前锋李凯尔在宝安“国际团结杯”五国男篮赛赛场上演国内首秀,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淘汰赛首次在宝安举办,深圳设计周主会场首次移师宝安,多部知名剧作首映地滨海艺术中心成为大湾区剧迷心之所向的打卡地……如今,文体已成为世界了解宝安的又一窗口,通过“家门口”的文体盛宴,青春、活力、时尚的宝安城市形象呈现在世界的镁光灯之下。
顶尖文体赛事的青睐,必然源自这座城的独特内涵。同样以一年为标尺,去年来,一个又一个从宝安走出的文化形象品牌或诞生、引领全国之先,或擦亮、成为业界标杆。
首创于宝安的中国围棋大棋士赛成功举办三届,成为现阶段国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职业围棋“头衔战”之一。茅洲河龙舟赛升级为省级赛事,赛事影响力从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辐射至海南、广西等地。国内首个以探源工程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辐射大湾区市民15万人次。“‘开演’——文艺四季SHOW”获评深圳十佳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全年超万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茶座、1990周末音乐会等品牌活动服务近4万人次。
庞大的城市文化、公共艺术需求,必须以更优质、更丰富、更多元的文化服务阵地为支撑。近年来,宝安地标性文化设施建设马不停蹄,颜值高、功能强、体量大的新文化设施接连崛起,建成投用便立马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由设计大师严迅奇及其团队操刀的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各项声学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国内首个全天景回转式进口轿厢摩天轮——欢乐港湾“湾区之光”摩天轮成为“深圳封面”和湾区网红打卡地标,全国首座三位一体复合城市绿廊“滨海廊桥”实现宝安中心区海城相连。此外,还有全球最大面积的室内冰雪世界、全国最大书城湾区书城等在建项目火力全开。未来的宝安,处处皆“名片”。
涌动“年轻力”
崛起经济“硬支撑”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宝安区人口数量位居全市首位,15岁-59岁人口占比达82.45%,居全市第二,是深圳乃至大湾区最年轻的城区之一。
瞄准年轻人喜好,时尚多元的各类演艺活动在宝安层出不穷,将青春元素沁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胞”。“吾城吾歌”系列活动吸引来自27座城市的近50组民谣音乐人来到宝安,近五万名观众参加,唱响属于深圳的“新民谣”。“月来越好,欢乐湾区”深港大型无人机联飞表演公益活动实现深港2400架无人机双城联飞;郭富城、张远、郁可唯等明星演唱会人气爆棚。深圳国际电玩节、深圳动漫展在宝安开幕,掀起“二次元”热浪。“领湾·空中草地音乐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屋顶花园奏响,实现音乐与科技融合共振。6个宠物友好型购物中心及遍布全区10个街道的宠物公园,为“毛孩子”和“铲屎官”打造舒适便捷的活动空间。此外,还有帐篷节、大湾区天空T台时装秀、“音旅融合 唱游宝安”电音巴士、阿卡贝拉城景音乐会等活动,为“年轻之城”不断增添魅力注脚。
今年3月,竖屏短剧《逃出循环后我王者归来》在新桥开机。以“短、平、快、爽”为特点的微短剧,如今正是影视行业最大的风口,坐拥4家市级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宝安,更是近年来众多剧组首选的取景新宠。
“这是我们在宝安拍摄的第一部短剧,选择在新桥拍摄,是因为基地资源能充分满足剧组的需求。”总制片人钟伟英表示。作为全市首家专业数字化影棚,新桥影视产业基地自投用以来,已有《我和我的父辈》《女士的法则》《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爱情而已》《女士的品格》等17部影视项目入驻拍摄,基地已被收录入广东省电影拍摄基地名录。
以雄厚制造业根基和浓郁文化气息为底气,宝安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当前,全区共有文化产业企业9800多家,市文化企业百强18家、居全市各区第2位,上市文化企业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家,区级文化产业园区11家。按照“培育认定-服务支持-提升发展”的模式,宝安还引导和培育了一批主导产业明确、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企业集聚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其中,F518时尚创意园聚集了动漫游戏等数字创意新业态企业144家,吸纳就业人员3800余人;松岗琥珀文化产业园汇聚了国内外800多家琥珀客商及品牌,成为国内最大的琥珀交易博览中心。
过去一年,宝安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334.62亿元,同比增速7.8%,创造增加值210.82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4.7%,增加值总量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二。249家规上数字创意企业创造增加值52.38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全市第一,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跻身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宝安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