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区动态

宝安推动服务业制造业两业融合双向赋能

信息来源:宝安区 信息提供日期:2024-03-19 09:5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Png

宝安中心区。(资料图片)

  纵观发达经济体历史实践,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擎和支撑作用。

  在《前海总规》重磅落地,以及省、市相继吹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冲锋号”的背景下,作为深圳制造大区的宝安,及时出台《宝安区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发展之“进”的关键举措,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双轮驱动、双向赋能,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一体两翼”,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根据《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宝安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抢抓新一轮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落地带来的新机遇,推动区内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力争到2026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建成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

  “这充分体现了宝安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足见宝安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宝安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宝安出台《行动计划》,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郭承先如是评价。

  赋能制造

  宝安生产性服务业湾区领先、服务全球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服务于生产线部门的中间投入行业,能将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引入到制造业生产全过程,帮助制造业提高生产运营效率。”《行动计划》起草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宝安作为深圳工业“基本盘”、制造业“压舱石”,也是深圳的现代服务业大区。2023年,宝安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01.79亿元,同比增长10.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 63.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8.35亿元,同比增长7.9%。赢商大数据统计,目前宝安拥有存量商业37个,商业总量313.86万平方米,总量排深圳各区之首,已形成了宝安中心商圈、沙井商圈、西乡商圈、流塘商圈、空港会展商圈等近10个商圈。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宝安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根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培育出了顺丰、怡亚通、跨越速运、递四方等一批行业领先的物流企业。全区检验检测行业企业数量近300家、约占全市1/4,仅华测检测一家检测行业龙头企业每年出具的检测认证报告就超过370万份,服务全球超10万家客户。同时,宝安于2021、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唯一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累计推进了770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3年,伴随着《前海总规》重磅落地,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宝安生产性服务业,迎来了“一飞冲天”的重大机遇。今年初召开的宝安区七届三次党代会在部署今年工作时,首次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独立成段,明确提出“做强十大领域,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宝安将按照“立足深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基本思路,全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创新先锋、示范标杆”。

  “到2026年,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引进1-2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形成4-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建成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行动计划》起草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潜力巨大

  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因势而动、乘势而上

  在经济学范畴中,政策驱动、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和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催化剂。

  “宝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有可为。”郭承先认为,宝安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源禀赋。前海“扩区”,政策外溢,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友好;宝安制造业产业链齐全,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强劲;空港、会展提升跨境电商、保税贸易、供应链、检测等发展潜能。

  前海,是《行动计划》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宝安区七届三次党代会部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时特别强调,要利用《前海总规》落地的有利契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双轮驱动、双向赋能。

  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考量中,《前海总规》落地是宝安各项事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机遇。区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关键是要借助新一轮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落地契机及前海现代服务业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宝安区产业基础雄厚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

  “《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四项基本原则当中,特别强调要‘联动前海,合作共赢’。前海‘双15%’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而言,既是真金白银的重大利好,更是稳定发展预期的定心丸。”《行动计划》起草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道,“此次发布《行动计划》,是宝安历史上首次成体系推出生产性服务业行动计划,也是宝安服务前海、承载前海现代服务业溢出效应的具体实践。”

  在经济学定义中,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宝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最重要的是围绕制造链部署服务链。”《行动计划》起草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行动计划》明确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5大领域为重点,以电子商务、批发与贸易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其他生产性服务等5大领域为支撑,最终目的是“打造与先进制造业高度适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另外,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独一无二的空港、会展、交通、区位等资源叠加优势,宝安在《行动计划》中底气十足地提出一系列百亿级、千亿级目标:到2026年,软信业规模突破1700亿元;航空货邮吞吐量达230万吨,物流业增加值达600亿元;年度展览总面积不少于80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10家以上。

  “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空间相当大。”郭承先认为,按照产业结构发展规律,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2023年,宝安服务业占GDP的52%左右,据测算,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33%-36%,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多点开花

  宝安八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呼之欲出

  “结合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特色,《行动计划》规划了八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行动计划》起草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根据《行动计划》,宝安将依托宝安中心区,吸引国际一流头部企业落地,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业高地。依托大铲湾、尖岗山两大市级重点软件片区,加快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建设和区级软件信息产业园(楼宇)遴选,打造高能级软件产业集聚区。依托九围片区,加快国际企业和国际组织集聚,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总部集聚区。依托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航空运输、多式联运和货运代理、第三方物流等企业集聚,打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集聚区。依托深中通道门户区、燕罗片区、大铲湾片区,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集聚区。依托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和环立新湖片区,打造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集聚区。依托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好“会展大厦”,打造国际知名会展业集聚区。依托福永意库、智美·汇志,打造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数字营销于一体的电子商务聚集区。

  此外,宝安还将加快重点企业招引、发布一批新场景新应用新示范、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搭建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随着《行动计划》措施逐步落地,到2026年,宝安服务业预计占GDP比重达到6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预计提升至65%左右。这意味着,宝安区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同时,其构建的新质生产力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郭承先评价道。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