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区动态

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两会上被“点名”

信息来源:宝安区 信息提供日期:2024-03-12 11:0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5分钟很短,但在一些紧要关头,却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在医疗界,有抢救“黄金5分钟”的说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提案中,宝安区探索党建引领“五个一”举措,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开展急救培训、构建“网约”式急救模式,作为案例示范得到了肯定和认可。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提案,“要全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全民应急救护能力”。他建议,将每年1月20日定为“中国急救宣传日”,营造“关注急救、参与急救”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持续提升社会应急救护联动能力,积极构建“现场-院前-院内”急救全链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孙达委员曾建议推动AED大面积普及与救助联动。今年,孙达委员进一步建议,明确“中国急救宣传日”时间和主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推进院前急救联动,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加强院前急救体系信息化建设。尤其关于数字化急救网络的建设,孙达委员以深圳市宝安区“5分钟社会救援圈”为例,介绍了在AED配置与数字化急救模式上的相关创新经验。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ED只是急救生态的一环而不是全部,还需要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和左右互动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支撑的网络,借助互联网的连接能力,提高应急救助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应该在应急与急救方面加强数字化的建设和智能化的管理。

  他还指出了多方联动的社会化应急体系建设的价值,其中包括党建引领、政府协同、专业指导、社会参与等,加强急救培训与教育,如“救在身边”主题的各类急救活动,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学急救、用急救、会急救的良好态势和氛围。宝安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借助腾讯数字化应急响应系统的平台连接能力,把具备急救技能的志愿者、急救设备和患者快速链接,把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变成第一响应人,提高救助的成功率。孙达委员表示,深圳的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健康宝安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社会急救体系,夯实完善“5分钟社会救援圈”,宝安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和腾讯SSV联合推出“薪火聚温暖 急救在身边——群众应急救护培训”,依托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对全区适龄党员群众开展有重点、广覆盖、可持续的应急救护培训。此前,党建赋能“五个一”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宝安模式已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官网及《健康时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光明日报》等多个媒体平台的关注报道。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