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首部党史正本第一卷出版。
历时3年编纂的《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宝安区历史第一卷(1924—1949)》已正式出版。该书是宝安区党史正本,首次展示了1924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宝安区历史全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0年8月,在宝安区委的统筹部署下,宝安区党史正本第一卷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1949年前与宝安县辖区相关的党史资料匮缺而分散,且未进行系统整理,党史方面的权威著作亦不多,研究基础较薄弱。几年来,宝安区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前往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等地的档案馆、党史馆、图书馆、方志馆搜集史料,然后深入宝安区各街道走访调研。迄今为止,复印、借阅、购买各类有价值的书刊、档案850余册(份),收集相关电子资料10.2G。其收入的史料中,最早有1924年9月1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的《东莞宝安农会之发达》,最晚有2021年7月5日东江纵队老战士陈华给沙井街道办的信函。
宝安区党史不仅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而且每个阶段特色鲜明、地位独特。大革命时期,宝安区是深圳红色历史的源头,正是这里的星星之火,造就了深圳地区革命烈火的燎原之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宝安区分别是两次宝安暴动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在燕罗召开的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宝安县党组织走向成熟的标志。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阳台山屹立于宝安区东北部,红色的宝太线贯穿于宝安区腹地,东宝两县革命中枢坐落于宝安区西部,三者成为宝安区、深圳市乃至华南红色历史上的伟大丰碑。深圳党史上每一个重要时段、每一处关键时刻,宝安区这片区域总是上演着重头戏,宝安区革命群众往往充当着主心骨。
“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燕罗的革命旧址鳞次栉比,石岩的烈士纪念碑星罗棋布。在革命先辈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朱金玉的坚贞不屈、陈慧清的古道热肠,可以看到塘下涌的英雄群体和洪田村的革命群像。在原始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学增的身先士卒。”本书执笔陈海滨说,“我们做了大量的证实、证伪甚至是正名的工作,对宝安区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全面叙述、系统分析、综合评论。”
本书主编黄慧锋介绍,编撰过程中制定了三条原则:一是忠于史料,实事求是,不写一句没有依据的话;二是立场鲜明,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写党史;三是行文通俗易懂,减少阅读障碍,让党员干部和市民朋友看得懂、喜欢看。
《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宝安区历史第一卷(1924—1949)》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1924年至1949年在今宝安区范围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呈现了宝安区党史的整体面貌和真实面貌。“全书共4章,以较为完整、翔实的材料,全面系统记述了1924年至1949年间,深圳市宝安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宝安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第二编辑部主任王兵评价说,书稿既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宝安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又深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所创造的伟大业绩。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左双文认为,全书内容丰富、充实。将宝安党史放到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主线突出,定位准确。对民主革命时期宝安党史的发展、沿革做了很好的梳理,线索清晰,条理分明,比较完整、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宝安奋斗牺牲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有很好的教育启导作用。
经过多次专家评审、意见征询,以及专业人员5轮严格审校,该书经区委七届八十五次常委会审核通过,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宝安区历史资料汇编(1924-1949)》,将由区委党史研究室和组织部牵头下发各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