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20人论坛在杭州圆满落幕。深圳市光明区作为唯一受邀的政府单位,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深圳市光明区打造基于全精模的区域精细化治理CIM平台——数治光明助力深圳创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主题演讲。
此次论坛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指导,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和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主办。论坛旨在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深入探讨数字化赋能中国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分享中国城市建设的优秀实践案例,助力中国城市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和企业代表参加。《中国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作为本次论坛的核心成果予以发布。
在论坛综述报告环节,四位主要编著黄奇帆、王铁宏、王广斌以及朱岩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思路,提出了构建自主可控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推进CIM+供应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双碳”等前沿应用,抓住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为产业发展赋予的新机遇,打造引领人类文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在分报告环节,与会嘉宾全面汇报了我国几个自主可控CIM底座发展情况,还详细汇报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雄安等11个城市CIM建设及应用范例情况。
会上,深圳市光明区作为唯一受邀的政府单位,发表了题为《深圳市光明区打造基于全精模的区域精细化治理CIM平台——数治光明助力深圳创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光明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和经验,围绕“数字孪生”“自主可控”“科技引领”“超高算力”等特点,详细阐述了光明区如何在深圳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建设过程中贡献光明力量。
CIM+规划应用
深圳作为全国超大型城市,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开发强度大、复杂度极高,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诸多挑战,城市治理需要更全面的决策数据支撑,更及时的数据动态响应、更科学的规划模拟与预测。因此,深圳市提出打造全球数字孪生先锋城市的目标,并构建了“1+1+N”的BIM/CIM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政数局的数据管理统筹作用和平台国企的长效建设运营机制,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态产业链。
光明区区域精细化治理CIM平台
深圳市光明区聚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基于全精模的区域精细化治理CIM平台技术路线,构建软硬件全自主可控的“两级平台,四级应用”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深圳创建“全球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光明区作为深圳的科技创新高地,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谋划科技引领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正在建设的鹏城云脑Ⅲ和超算中心二期两大算力设施,将满足大科学装置、信息产业及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算力和存储的需要。下一步,光明区将继续坚持应用导向,关注民生需求,不断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数治光明”相关资料拓展
深圳市光明区以“智慧光明”建设为核心,创建数字化标识体系,全面布局5G通信、光纤网络、新能源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成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全光科研专网,为打造极速先锋城区奠定基础。构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和物联感知能力中枢,依托CIM平台启动实施智慧水务、智慧城管等42个“智慧光明”项目,打造光明区智慧城市建设样板。
在数字政府应用领域,光明区将开设政务服务“云大厅”。围绕打造光明科学城“极致体验、极优帮办、极速受理、极简审批”政务服务新模式,整合多维政务信息数据模型,上线三维可视化的元宇宙政务服务“云大厅”,提供线上沉浸式办事体验。
在数字经济应用领域,搭建数据要素流通渠道。建立科研数据交易市场化服务平台,构建数据流通全流程规则标准体系,推动数据融合创新,建立规范有序的数据中介制度,大力培育壮大数据商新业态,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探索创新数据要素治理机制。探索数据经纪人在电力、金融、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可有效评估数据价值,维护数据交易的公平,提高数据流通交易量并扩大应用范围。
在数字社会应用领域,探索全域交通协同。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推动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开展行车诱导、交叉口冲突预警、区域通行优化、特殊车辆优先等场景应用建设,可有效提升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在数字生态应用领域,推进“双碳”监测。建设区级碳排放、碳监测、碳交易的管理平台,将各企业、建筑的碳排放信息接入平台,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系统能耗等碳排放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制定自动运行策略,实现节能减排无人值守。同时为各企业提供碳配额持有量交易功能,通过碳资产管理盘活企业碳排放的资产属性与金融功能。